周南·麟之趾

诗经 〔先秦〕 诗经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周南·麟之趾》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赞美诸侯公子的诗歌。此诗以麒麟比人,祝贺人家多子多孙,且子孙品德高尚,如同麒麟。全诗三章,每章三句。三章回旋往复,反复唱叹,通过视觉意象与听觉效果的交汇,营造出一种兴奋、热烈的诗情画意。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2)(3)振振(4)公子(5)于嗟(6)(2)兮。

麒麟脚蹄不踢人,仁厚有为公子们。你们个个像麒麟!

麟之(7),振振公姓(8),于嗟麟兮。

麒麟额头不撞人,仁厚有为公姓们。你们个个像麒麟!

麟之角,振振公族(9),于嗟麟兮!

麒麟尖角不伤人,仁厚有为公族们。你们个个像麒麟!

注释

(1)周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一篇。

(2)麟:麒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仁兽。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兽,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谓仁厚、诚实。现代生物学家或以为的长颈鹿。

(3)趾:足,指麒麟的蹄。

(4)振振:诚实仁厚的样子。

(5)公子:公侯的后代。

(6)于嗟:叹美声。于(xū),通“吁”,叹词。

(7)定:通“顁”,即额头。

(8)公姓: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或曰公姓犹言公子,变文以协韵。

(9)公族:公侯同祖的子孙。

创作背景

据《春秋》记载:“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左传》记载:“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管车马的官)鉏商(人名)获麟,以为不详,以赐虞人(管家畜的官)。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叔孙氏把麟取去)。”蔡邕《秦操》记载:孔子看见麟,乃歌曰:“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艺文类聚》卷十引)按《秦操》所载孔子的《获麟歌》不类春秋时代的诗句,当是后人伪造。《麟之趾》一诗,可能是孔子的《获麟歌》,孔子把它附在《诗经·周南》之末。孔子的学生没有把此事记下来。

麒麟是古代的神兽,据说它的出现是祥瑞的征兆。《毛诗序》说这首《麟之趾》诗是赞美文王的子孙仁厚有德。但它究竟歌唱于何种场合,实在又很难判明。且这位公子究竟是作为商纣“西伯”的文王之子,还是爵封“鲁公”的周公旦之子,抑或是一般的贵族公子,就不得而知了。按朱熹《诗集传》“文王后妃德修于身,而子孙宗族皆化于善,故诗人以‘麟之趾’兴公之子”的解说看,似指周文王的“子孙”而言;但《毛诗序》则有“《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之说。既为“衰世”,就非必定为文王或周公之子了。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贵族婚礼上唱的一首喜歌。

这首诗被认为是一首赞美贵族公子的诗,似乎已没有异议。但它究竟歌唱于何种场合,实在又很难判明。方玉润以为此乃“美公族龙种尽非常人也”(《诗经原始》),大抵为庆贺贵族生子的赞美诗,似乎较近原意。古代的王公贵族,总要自夸其身世尊崇不同凡俗,所以他们的后代,也定是“龙种”“麟子”。这首诗用于恭贺贵族得子的场合,大约正能满足那些王公大人的虚荣、自尊之心。

拼音版

zhōunán··línzhīzhǐ

línzhīzhǐzhēnzhēngōngjiēlín

línzhīdìngzhēnzhēngōngxìngjiēlín

línzhījiǎozhēnzhēngōngjiēlín

作者简介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