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卫八处士

杜甫 〔唐代〕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赠卫八处士》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人生不相见,动如(2)参与商(3)

世间的挚友就是这样难以相见,就像天上互不相见的参商二星。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今天又是什么日子能这么幸运,竟然有机会与你灯下畅叙旧情。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4)

青春强壮的日子到底能有多少?不知不觉间你我都已鬓发苍苍!

访旧半为鬼(5)惊呼热中肠(6)

听说朋友们大半已经阴阳相隔,听到你的声音我胸中激情澎湃。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没有想到我们已经阔别二十年,如今还能再次到你的家中拜访。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7)

还记得当年分别时你尚未成亲,今日前来却见到你已儿女成群。

怡然敬父执(8),问我来何方。

他们态度和顺地敬重父辈挚友,热情地问我是从什么地方前来。

问答乃未已(9)儿女(10)(11)酒浆。

简短的寒暄问候还没有进行完,你就已经吩咐他们排摆筵席了。

夜雨剪春韭(12),新炊(13)黄粱(14)

他们连夜冒雨割来肥嫩的韭菜,饭是喷香的夹杂黄米的二米饭。

(15)(16)会面难,一举(17)十觞。

你说我们难得有机会在此见面,端起酒杯就与我接连喝了十杯。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18)

喝下十杯酒也难以让我一醉啊,是感受到老朋友你的深情厚谊。

明日隔山岳(19)世事(20)两茫茫(21)

明天我们就要再次被山岳阻隔,从此就再难有叙旧对饮的机会。

注释

(1)卫八处士: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八,是处士的排行。

(2)动如:动不动就像。

(3)参与商:参(shēn)商,二星名。典出《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於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

(4)苍:灰白色。

(5)访旧半为鬼:意谓彼此打听故旧亲友,竟已死亡一半。访旧,一作“访问”。

(6)惊呼热中肠:有两种理解,一为:见到故友的惊呼,使人内心感到热乎乎的;二为:意外的死亡,使人惊呼怪叫以至心中感到火辣辣的难受。惊呼,一作“呜呼”。

(7)成行:儿女众多。

(8)父执: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即父亲的执友。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

(9)乃未已:还未等说完。一作“未及已”。

(10)儿女:一作“驱儿”。

(11)罗:罗列酒菜。

(12)夜雨剪春韭:与郭林宗冒雨剪韭招待好友范逵的故事有关。林宗自种畦圃,友人范逵夜至,自冒雨剪韭,作汤饼以供之。《琼林》:冒雨剪韭,郭林宗款友情殷;踏雪寻梅,孟浩然自娱兴雅。

(13)间:搀和的意思。

(14)黄粱:即黄米。新炊是刚煮的新鲜饭。

(15)主:主人,即卫八。

(16)称:就是说。曹植诗:“主称千金寿。”

(17)累:接连。

(18)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19)明日隔山岳:这句是说明天便要分手。山岳:指西岳华山。

(20)世事:包括社会和个人。

(21)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极言会面之难,正见令夕相会之乐。这时大乱还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觉。根据末两句,这首诗乃是饮酒的当晚写成的。

创作背景

《赠卫八处士》这首诗大概是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杜甫作华州司功参军时所作。公元759年三月,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杜甫回华州时经过奉先县。访问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士。一夕相会,又匆匆告别,于是写下这动情之作赠给卫八处士。

拼音版

zèngwèichǔshì

rénshēngxiāngjiàndòngshēnshāng

jīngòngdēngzhúguāng

shàozhuàngnéngshíbìncāng

fǎng访jiùbànwéiguǐjīngzhōngcháng

yānzhīèrshízǎichóngshàngjūntáng

biéjūnwèihūnérchéngháng

ránjìngzhíwènláifāng

wènnǎiwèiérluójiǔjiāng

jiǎnchūnjiǔxīnchuījiànhuángliáng

zhǔchēnghuìmiànnánlěishíshāng

shíshāngzuìgǎncháng

míngshānyuèshìshìliǎngmángmáng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