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野望

骆宾王 〔唐代〕 骆宾王

故人无与晤,安步陟山椒。

野静连云卷,川明断雾销。

灵岩闻晓籁,洞浦涨秋潮。

三江归望断,千里故乡遥。

劳歌徒自奏,客魂谁为招。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冬日野望》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描写诗人登山时没有约到友人同行,进而产生对家乡的思念,诗的前六句写访友不值、缓步山岗所见的夜间山水景色,后四句转向抒怀,感叹自己长期流落在外,日后无人招魂,反映了诗人心境的冷落。全诗格调开阔自然,情思衰伤绵长,乐景哀情相互映衬,使得哀情更甚。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故人无与(1)安步(2)陟山椒(3)

访问友人却没有遇到,自己缓步徐行登上山顶。

野静连云(4)(5),川明断雾(6)销。

宁静的田野上空连云舒卷,残存的山川雾气也在日光下消散。

灵岩(7)晓籁(8),洞浦涨秋潮。

灵岩在凌晨发出大自然的声响,洞浦涨起了秋潮。

三江(9)归望断,千里故乡遥。

水道的水色无法领略,因为故乡遥隔千里。

劳歌(10)徒自奏,客魂(11)谁为招。

只能徒劳地奏乐,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游子招魂呢?

注释

(1)晤:相遇。

(2)安步:缓步徐行。

(3)陟山椒:登上山顶。山椒,山顶。

(4)连云:连绵不绝的云层。

(5)卷:收。

(6)断雾:残雾,不连片的雾。

(7)灵岩:山名,又叫砚石山,越王献西施在此山,有琴台在其上。

(8)晓籁:自然界凌晨的声音。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9)三江:旧称三江的地名很多,这里系指诗人故乡的婺江、浦阳江、信安江诸水。

(10)劳歌:伯劳歌,属乐府杂曲歌辞,其辞曰:“东飞伯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多用来表达忧伤惜别之歌。

(11)客魂:游子之魂,诗人自指。

创作背景

《冬日野望》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是诗人一次访友不遇,因而思念故乡所作的。诗人不曾与之晤面的“故人”,大概是一位同乡。

文学赏析

《冬日野望》这首诗描写诗人登山时没有约到友人同行,进而产生对家乡的思念。诗的前两句运用白描手法,描写诗人冬季登山却访友不遇,只能自己缓步徐行登上山顶,记录下了沿途的见闻,笔触细腻柔和。三、四句所述为亲眼所见,宁静的田野上空连云舒卷,残存的山川雾气也在日光下消散。这是一幅空旷而又滞重的画面,与诗人的内心对应。五、六句所述为听觉所及,灵岩在凌晨发出大自然的声响,洞浦涨起了秋潮。诗人用这四个意象勾勒出一幅空旷的画面,使后文自然地过渡到思乡之情。

结尾四句笔锋一转,抒发思乡之情。“归望断”“故乡遥”,纯用白描手法摹景抒情。诗人外出游玩本应心情愉悦,却引起了思乡之情,心中无限哀伤。而“劳歌”给诗人的“客魂”带来的只有低沉凄婉的冷落心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露情感,是诗人很少采用的艺术手法,因此读起来格外新颖别致。

这首诗采用白描手法,景物的描写比较具体生动,前二句为目光所见,后二句写听觉所及。四个镜头缀成一幅滞重空旷的图画,为后面抒发故乡之思的沉重心情作好铺垫。用这样浅近的语言来摩景述情,这是作者不常用的手法,所以读起来别有一种清新之感。全诗格调开阔自然,情思衰伤绵长,乐景哀情相互映衬,使得哀情更甚。

作者简介

骆宾王

骆宾王

唐代著名诗人

骆宾王(约626—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曌檄》,兵败后不知所终,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