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

骆宾王 〔唐代〕 骆宾王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

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

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秋菊》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与友人唱和之作《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的第八首诗。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咏物诗,诗的前六句从姿态、香气等方面对秋菊进行描写,突出其清丽动人,最后两句用“金翘泛酒”意象表达了诗人无处觅知音的孤寂之感。这首诗诗意悠长,转折自然,笔法飘逸,所写意象清丽雅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擢秀(1)三秋(2)晚,开芳(3)十步(4)中。

菊花生长茂盛九月才开,鲜花绽放就在十步之中。

分黄(5)俱笑日(6)含翠(7)共摇风。

朵朵菊花向着太阳微笑,绿叶拥抱下摇曳于秋风。

碎影(8)(9)流动,浮香(10)隔岸通(11)

日光在菊叶缝隙里流淌,菊花芬芳隔岸可闻香浓。

金翘(12)徒可泛,玉斝(13)竟谁同。

菊花可制酒花瓣浮杯面,精美玉杯真是与众不同。

注释

(1)擢秀:草木欣欣向荣。擢,抽拔。秀,生长茂盛的植物。

(2)三秋:指九月。阴历的七至九月为秋,古代称孟秋、仲秋、季秋为三秋。

(3)开芳:香气扩散。芳,香气。

(4)十步:指十步香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后引伸为处处都有人才。这里用本义,谓菊花到处开放。步,量度。古说有六尺为一步,有八尺为一步。

(5)分黄:黄菊花蕾绽开、开放,形成金色的花朵。

(6)俱笑日:一起对太阳而笑。

(7)含翠:指菊花的植株带着青绿色。

(8)碎影:反映在水中斑烂的花影。

(9)涵:沉漫。

(10)浮香:飘荡的香气。

(11)隔岸通:即隔岸都能闻到。

(12)金翘:即菊花翘起的金黄色的花瓣。此处代指菊花酒。

(13)玉斝:指玉制的酒器。后来引申为酒杯的美称。斝,古代酒器,青铜制,圆口三足,用以温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创作背景

《秋菊》这首诗大致作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当时诗人刚返回家乡兖州,适应了闲居的状态,故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大多轻快积极。骆宾王返回兖州,在忙乱完家事和应酬之后,决定利用闲暇,尽情邀游,以满足自己因仕途羁绊而长期受到压制的乐山好水、诗酒啸聚的心愿。因而经常和当地诗友一起漫游,还多次外出和散布各地的诗友聚会,两年时间里,足迹几乎遍及鲁地。毛司马是骆宾王早年游学时结交的好友,是年酷暑消退,秋风初起,骆宾王就来到淄州和他相聚。这首诗即是与毛司马唱和分咏秋风、秋云、秋蝉、秋露、秋月、秋水、秋萤、秋菊和秋雁的组诗《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中的第八首诗。

文学赏析

《秋菊》此诗中,诗人借物言情,诗意悠长。金黄可人的黄菊,让诗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诗人运用咏物诗借物抒情的特点,把自身情感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使人在奇思中触碰到诗人的内心。

诗的前六句从姿态、香气等方面对秋菊进行了详细描写,突出菊花在晚秋开放之多、姿态之媚、色泽之艳、香气之远,清丽动人。前两句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及其“开芳十步中”的繁盛。三、四句中“笑日”“摇风”用了拟人手法,令菊花的形象更为动人。五、六句对“碎影”的描写继续刻画菊花飘逸清丽的风姿,而“浮香隔岸通”则刻画了菊花的芳香远播。结尾两句,运用“金翘泛酒”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无处觅知音的孤寂之感。此诗不但赞扬了菊花的清幽美好,也传达了诗人自身的孤寂之情,情景相映,使人读来感同身受。

此诗先写菊花的美好姿态,又引出饮菊花酒的意象,转折自然,笔法飘逸,所写意象清丽雅致。同时表达了诗人无处觅知音的孤寂,相比于那些无病呻吟的咏物诗,显得优秀许多。

作者简介

骆宾王

骆宾王

唐代著名诗人

骆宾王(约626—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曌檄》,兵败后不知所终,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