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是苏轼的组词作品《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中的第五首,写雨后农村风光春色和雨后感受,抒发作者的欣喜之情,表达了归田退隐的思想。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1)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2)身。
柔软的青草和整齐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3)气如薰(4)。使君元(5)是此(6)中人。
春日和暖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带着蒿艾的熏香扑鼻而来。我虽为使君原是农夫出身。
(1)平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2)耦耕:两个人各拿一耜并肩耕作,此处泛指耕作。
(3)蒿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4)薰:一种香草。
(5)元:通“原”。
(6)此:指农村。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这组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苏轼时任徐州太守。当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