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是苏轼的组词作品《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中的第五首,写雨后农村风光春色和雨后感受,抒发作者的欣喜之情,表达了归田退隐的思想。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1)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2)身。
柔软的青草和整齐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3)气如薰(4)。使君元(5)是此(6)中人。
春日和暖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带着蒿艾的熏香扑鼻而来。我虽为使君原是农夫出身。
(1)平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2)耦耕:两个人各拿一耜并肩耕作,此处泛指耕作。
(3)蒿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4)薰:一种香草。
(5)元:通“原”。
(6)此:指农村。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这组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苏轼时任徐州太守。当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这首词写雨後农村风光春色和雨後感受,抒发作者的欣喜之情,表达了归田退隐的思想。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雨过之後,空气更加清爽新鲜,小草平莎更加柔软嫩绿、摇曳生姿,道路之上布满一层轻沙,却洁净无尘,马儿欢快地奔走其上。景物是词人眼中的景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环境的清新、舒适便是词人欢快、舒畅的情感反映,软、轻等字眼便既是莎草、沙路的特征描写,也是词人舒爽、轻快的内心再现。「何时收拾耦耕身?」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词人不禁怀想,何时能够耦耕田亩、归隐田园,这其中既有词人对于农村田园的热爱之情,也暗含了词人因遊宦疲倦、仕途多舛而渴望隐居的情感。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太阳暖暖地照在桑麻之上,桑麻泛着翠绿的光泽,动人眼目;微风从蒿艾中吹拂而过,蒿艾散发出如薰的香味,沁人心脾。这两句对仗极为工整,描摹之景也极为美妙,「暖」字给人的心窝带来无尽的温馨,「光似泼」三字把田野繁茂蓬勃的景象渲染地淋漓尽致,气如薰带来袭人的芳香。「使君元是此中人」,和上阕中的「何时收拾耦耕身?」相互照应,而意思则更进一层,上阕衹是说渴望归来,而此句中词人深深感叹,原来自己本是此中之人。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元是此中人」一句含蓄隽永地收束全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