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王逢原三首·其三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

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驎埋没马群空。

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

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思王逢原三首》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组诗是悼念故友王令之作。第三首悲叹王令高才被埋没,痛悼知己早逝,哀其无子,怜其贫寒,幸其妇贤。这组诗既为王令短暂的一生作了精要的概括,又为自己失去一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发出了深沉真切的悲歌。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1)何知向此(2)

本来期望你能立功当世,谁知你却年事不永。

鹰隼(3)奋飞(4)羽短,骐驎埋没马群空(5)

奸邪之辈得志用事,贤良之士却半路夭折。骐驎一般的英才竟被埋没,空剩凡马一般的庸才。

中郎(6)旧业无儿付,康子(7)高才有妇同。

可惜你没有儿子来继承家业,好在你才高妻子又贤惠。

想见江南原上墓(8),树枝零落纸钱风。

想见江南原上你的墓前,定是树木凋零,纸钱随风飘飞。

注释

(1)岁路:年事,寿限。

(2)穷:终结。

(3)鹰隼:苍鹰一类猛禽,喻凶横奸佞。

(4)凰:凤凰,喻贤良之士。

(5)马群空:语本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6)中郎:汉末蔡邕曾任中郎将,无子,有女蔡琰,博学能文。王令亦无子,有遗腹女,后嫁吴师礼。

(7)康子:战国时齐隐士黔娄,其妻贤慧,共守贫困。黔娄死,曾子往吊,问黔妻“何以为谥?”对曰:“先生以康为谥。”曾子曰“唯斯人也而有斯妇!”王令妻为王安石姨妹,亦颇贤慧。

(8)江南原上墓:据王安石所撰墓志铭,王令于嘉祐四年九月初四日,葬于常州武进怀德南乡薛村之原。

创作背景

王令字逢原,是北宋中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生活贫困却不愿仕进。至和元年(1054)秋,王安石由舒州通判任满入京,路过高邮(今属江苏),当时在高邮等地讲学的王令献《南山之田赠王介甫》诗求见。王安石深为他的才华和品行所感动,遂与他结交。之后,王安石又将妻妹嫁与王令,并为他四方延誉,使这位年轻诗人的作品得以广为流传。然而,王令英年不永,嘉祐四年(1059)六月就以二十八岁的青春年华而早逝。王安石为此深感悲痛和惋惜,先后写了挽辞和墓志铭,寄托自己的哀思。嘉祐五年(1060)秋,王安石又写下了《思王逢原三首》这三首悼念故友之作。

文学赏析

首联是作者对王令的思念、惋惜之辞,本来希望对方在人生百年之中能建立匡时救世的功业,谁知寿命却到此结束。王安石在《王逢原墓志铭》中说,对王令,他始爱其文章,又爱其节行,“以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者,将在于此”,可作“相望济时功”的注脚。

颔联是说:可惜鹰隼奋飞,而凤凰羽毛不丰,不能远飞,好比骐驎被埋没在马群之中。暗喻王令一死,再没有出色人才。“骐驎埋没马群空”化用韩愈“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之句,自出新意。此联稍有瑕疵,鹰隼奋飞,凤凰羽短,两者相互对立;骐驎埋没,马群也就空虚,两者为因与果。上下句中两者关系不同,对偶不够完美。

颈联连用两个典故,蔡邕博学多才,却没有子嗣继续家业;隐士黔娄安贫乐道,却有贤妇与他厮守一生。以蔡邕比王令,惋惜其学术文章无男儿继承;以黔娄妻比王令妻,称赞王令有贤妻。王令早年家贫不娶,二十七岁经王安石介绍,娶王安石妻妹吴氏,婚后一年,王令病死,吴氏生一遗腹女。《节妇夫人吴氏碣铭》载:“夫人抱始生之孤,往归母兄,丧除,议所适,雪涕自誓。屏居别墅,仅蔽风雨,恶衣粝食,人所不能堪。三十有五年,以终厥身,凛然古之节妇。”王安石这里赞扬王令才高,夫人同心,是有具体内容的。

尾联想到王令远在江南的墓地,此时大概已是树枝零落,纸钱随风飘飞的萧索景象。这两句化用白居易“风吹旷野纸钱灰,古墓无人春草绿”句意,以“江南墓”“树枝零落纸钱风”的悲凉气氛作结,表现了作者对王令怀念不已,点明“思”字。

王安石悼念王令的这三首诗,实际上也是一个整体。第一首与第二首的“妙质”相照应,第二首与第三首的墓边宿草野枝相照应,反复抒写了王令的才华与对英才陨落的痛惜,熔写景、议论、用典、想象于一炉,是王安石律诗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