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宋代〕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鹧鸪天·西都作》是北宋词人朱敦儒作于西都(今洛阳)的词,上片主要写作者在洛阳时纵情于山水,豪放不羁的生活;下片用巧妙的方法表现作者赛神仙的淡泊胸怀。全词表达了词人对权贵的不屑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和志向。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我是清都(3)山水郎(4),天教分付与疏狂(5)。曾批给雨支风券(6)(7)上留云借月(8)

我本是天上管理山水的郎,天性是懒散和疏狂。天帝曾批给我管理风露的诏帛,我也多次上呈留住彩云,借走月亮的奏章。

诗万首,酒千(9)。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10)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诗一写就是一万首,酒一饮就是一千杯,不曾正眼看过侯王。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愿插着梅花醉卧在洛阳中。

注释

(1)鹧鸪天:此调取名于唐人郑喁诗句“春游鸡鹿寨,家在鹧鸪天”。又名思越人、思佳客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

(2)西都:指洛阳,宋朝时称洛阳为西京。

(3)清都:相传天帝的府地。

(4)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

(5)疏狂:狂放,不受礼法约束、狂放不羁。

(6)支风券:支配风雨的手令。

(7)累:数次。

(8)章:指上呈天帝的奏章。

(9)觞:古代蛊酒的容器。

(10)玉楼金阙:指汴京的宫殿。

创作背景

《鹧鸪天·西都作》此词是词人早年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故题为“西都作”,体现了词人早年淡泊情致。年轻时期,他一直隐居在洛阳的山水之间,过着神仙般逍遥快活的生活。这首《鹧鸪天》,可以说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集中反映。

拼音版

zhètiān··西zuò

shìqīngshānshuǐlángtiānjiàofēnshūkuángcénggěizhīfēngquànlěishàngliúyúnjièyuèzhāng

shīwànshǒujiǔqiānshāngcéngzhuóyǎnkànhóuwánglóujīnquèyōngguīqiěchāméihuāzuìluòyáng

作者简介

朱敦儒

朱敦儒

宋代著名词人、有“词俊”之名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1133年(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1135年(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