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表现了作者闲处过平生的人生态度,以及选择平静闲淡的生活方式;下片回忆了往昔与弟弟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想象族弟归途之中的情景,祝福他有青翠如黛的山、明亮如镜的水相伴前行,表达了与弟弟的离别深情。全词对仗工整,比喻巧妙,运用想象,含蓄蕴藉,耐人回味。
钟鼎(4)山林(5)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6)。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7)。
不管是锦衣玉食的官宦生活,还是啸吟山林的隐居生涯,都是一样的,都不过虚无的梦幻。人世间的荣辱得失,不要感到心惊。只需要在清静闲适中自由自在地度过一生:秋来饮美酒,冬到吟佳句,有了好心情,触处皆画境。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8)。问谁千里伴君行(9)?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10)。
你该不会忘记,当年风雨之夜,我们窗前相聚;油灯之前,我们闲坐畅谈。如今,你要远去浮梁,这慢慢长途有谁伴你而行,好在还有一路的好风景:傍晚,山峦秀美青翠,宛如佳人的双眉;秋水澄澈透明,好像晶莹的明镜。
(1)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庭院深深”“瑞鹤仙令”等。此词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2)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
(3)浮梁:县名,宋属饶州。《浮梁县志·官司志》:“辛次膺字企李,莱州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靖康初,奉亲来知浮梁,遂留居溪东之南城最高山下。”
(4)钟鼎:钟鸣鼎食,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5)山林:指隐居乡野。
(6)宠辱休惊:宠辱不惊。《老子》:“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7)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8)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记住兄弟相见对床夜话时欢乐难忘的情景。《王直方诗话》:“东坡喜韦苏州‘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之句,故在郑别子由云:‘寒灯对畴昔,夜雨何时听箫瑟。’……在东府者有云:‘对床空悠悠,夜雨今萧瑟。’……又云:‘对床老兄弟,夜雨鸣竹屋。’此其兄弟所赋也。”
(9)问谁千里伴君行:祝愿之语。
(10)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语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之后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期。在罢归赋闲的日子里,可以排遣壮怀愁绪的,只有饮酒、赋词诸项。此时他送族弟辛祐之归浮梁,为赋别情而作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