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宋代〕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金陵驿二首》是南宋末期诗人文天祥的组诗作品。第一首从景物写起,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抒写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殉国之志;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草合(3)离宫(4)转夕晖,孤云(5)飘泊复何依?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6)傍谁飞?

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从今别却(7)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8)归。

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注释

(1)金陵:即建康府,今江苏南京。

(2)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

(3)草合:草已长满。

(4)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5)孤云:作者自喻。

(6)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

(7)别却:离开。

(8)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创作背景

《金陵驿二首》这组诗写于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径金陵(今南京)时所作。时值深秋,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经过旧地,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两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拼音版

jīnlíng驿èrshǒu··

cǎogōngzhuǎnhuīyúnpiāo

shānfēngjǐngyuánchéngguōrénmínbànfēi

mǎnhuālǎojiùjiāyànbàngshuífēi

cóngjīnbiéquèjiāngnánhuàzuòjuāndàixuèguī

作者简介

文天祥

文天祥

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历知瑞、赣等州。德祐元年(1275),元兵东下,他在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脱逃到温州。端宗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败退广东。次年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拒绝元将诱降,于次年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编《指南录》,作《正气歌》,大义凛然,终在柴市被害。有《文山先生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