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宫词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齐宫词》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乃诗人于大中十一年(857)游历江东时看到昔日的六朝金粉之地有感而作。此诗从一个横断面描述并剖析了六朝时齐的亡国过程,并将议论不着痕迹地融入了叙事之中。全诗语言简洁凝练,又充满韵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永寿(1)兵来夜不(2)金莲(3)无复印中庭。

夜里宫门不锁永寿殿已来了围兵,朵朵金莲再也不能贴到宫殿内廷。

梁台(4)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5)

梁朝宫中的笙歌箫管三更停歇后,仍然可听到夜风习习摇响九子铃。

注释

(1)永寿:殿名。南齐废帝萧宝卷宠爱潘妃,修建永寿、玉寿、神仙等宫殿,四壁都用黄金涂饰。

(2)扃:关宫门。中兴元年(501),雍州刺史萧衍(即后来的梁武帝)率兵攻入南齐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齐的叛臣王珍国等作内应,夜开宫门入殿。时齐废帝正在含德殿吹笙歌作乐,兵入斩之。

(3)金莲:齐废帝凿金为莲花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见《南史·东昏侯本纪》)这里面是说齐亡后,宫殿荒凉,再也不见潘妃妙曼的舞姿了。

(4)梁台:晋、宋间称朝廷禁省为台。梁台即萧梁宫禁之地,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5)九子铃:挂在宫殿寺庙檐前作装饰用的铃,用金、玉等材料制成。《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又载:“庄严寺有九子铃,外国寺佛面有光相,禅灵寺塔诸宝珥,皆剥取以施潘妃殿饰。”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李商隐任盐铁推官,而后宦游江东(今南京、扬州等地)一带,游历了六代繁华的金粉之地。而这南朝历代短祚的见证,触发诗人的亡国之忧。于是诗人写下《齐宫词》此诗,并抒发了希望唐代的统治集团能汲取历史教训的感情。

拼音版

gōng

yǒngshòu寿bīngláijiōngjīnliányìnzhōngtíng

liángtáiguǎnsāngèngyóufēngyáojiǔzilíng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