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即事》是南宋文学家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正值端午佳节,诗人却因朋友都不在身边而愈发感到孤独。诗人满怀炽热的报国之心,却遭人诬陷;本想以死明志,但为了使南宋王朝东山再起,他最终选择了和屈原不一样的道路,表现出诗人忠于朝廷、秉持忠义的执着精神。全诗感情跌宕起伏,情真意切,内容深刻,语言质朴。
五月五日午(2),赠我一枝艾(3)。
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
故人(4)不可见,新知(5)万里外。
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
丹心(6)照夙昔(7),鬓发日已改(8)。
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
我欲从灵均(9),三湘(10)隔(11)辽海(12)。
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
(1)即事:就眼前所遇之事作诗。
(2)五月五日午:即端午节。农历以地支纪月,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端是“开端”“初”的意思,故初五又名端五。“五”与“午”通,端五即端午,五月初五即重午。“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阳。
(3)艾:即艾草,味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端午节家家门口插菖蒲和艾草,实有驱虫辟邪之用。
(4)故人:老朋友。一说指与自己气味相投的古人。
(5)新知:新结交的知己。战国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
(6)丹心:赤诚的心。此指炽热的报国心。
(7)夙昔:早晚,喻每天。
(8)改:变白。一作“败”,稀疏。
(9)灵均:屈原的字。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
(10)三湘:湘江从上至下分别谓潇湘、资湘、沅湘,代指湖南。
(11)隔:间隔,距离。
(12)辽海: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泛指北方。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奉诏出使元军兵营谈判,因据理抗争被扣留。在镇江伺机逃脱后,又为所谓元军派丞相到扬州劝他投降的谣言所害,被诬陷通敌。在不被人了解的情况下,为了表明心志,文天祥愤然写下了《端午即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