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是一首抒情小诗,和许多古乐府诗的题材一样,它表现的也是离别相思。此诗前两句是说由于经常的愁思流泪而体减骨瘦,瘦削的躯体常如浸于泪中;后两句写秋天的露水有伤于君的头发,事实上是说“君”的白发渐多。这首诗的对仗极其工整,而且其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薄暮(1)有所思,终持泪煎骨(2)。
薄暮时分心有所思,终日热泪涔涔肉消骨立。
春风惊我心,秋露伤君发(3)。
春使我惊觉如花年华将逝,秋露使我伤感郎君的白发渐增。
(1)薄暮:天将黄昏的时候。
(2)泪煎骨:因流泪伤心而身体消瘦。
(3)发:头发。
《有所思》收入《乐府诗集》之《鼓吹曲辞》中,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此题一般写离别相思。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和许多古乐府诗的题材一样,是作者薄暮时分思妇触景伤怀后为表现自己的离别相思而创作的。
《有所思》这首诗并不难懂,“终持泪煎骨”是说由于经常的愁思流泪而体减骨瘦,瘦削的躯体常如浸于泪中。“秋露伤君发”意为秋天的露水有伤于君的头发,事实上是说“君”的白发渐多。
这首小诗紧扣“思”字,从思妇的角度来写。首句即揭出“思”字,而“终持泪煎骨”是“思”的表现,也是结果。三四两句写了“我”与“君”双方,从形式上看是对称的,但“君”一方是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折射出来的,写“君”实是为了描画主人公的心态,从“思”引起的结果来看,表现在主人公形体外部的是终日热泪涔涔,身体日渐消瘦,表现在心理内部的是为“君”离别而惊心、而感伤。引起此种结果的原因却是全在于君”。在诗中,“君”是作为被思者,亦即被动的一方表现出来的。
《有所思》这首诗将自然界的景观与主人公的心理融合在一起,表现了极高的艺术性。春风、秋露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然因主人公有着特定的心态,故春风徐来,更引起她的春愁、春怀。“惊”字尤其用得精妙。一般地说,春风只会引起愉快轻松的心情,但对于这首诗中的思妇,却只能使她心惊,使她黯然神伤。相同的自然现象、自然景物,作用于人们不同的心理,却会起到截然不同的功用。“秋露”和“君”的头发是有关联的,这要借助联想,主人公由秋而联想到岁月流逝,进而联想到“君”的白发渐增,由此更增加了她的伤感。诗歌的三、四两句,“春风”对“秋露”“惊我心”对“伤君发”,是极其工整的对仗,但其艺术的高超绝不仅仅是表现在这字句的整饬、用词的精巧上。“春”“秋”在过去常指一年时光,代表着年月,诗人以此指岁月的流逝,主人公正是因春风吹过,秋露又降,年岁虚度,双方都不得团圆而感到深深的悲切。从这一点来看,诗歌所写到的自然景物与所表现的主人公心理状态紧密贴合,诗歌描写的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完全是水乳交融的。这首抒情小诗,其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达到了高度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