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风

王勃 〔唐代〕 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咏风》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这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此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风喻人,借风咏怀,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抒写了诗人普济天下苍生的情怀。全诗立意新颖,构思奇巧,抓住了秋风凉爽、令人愉悦、无所不在的特点,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写得慷慨无私,独具性灵。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肃肃(1)(2)生,(3)林壑(4)清。

清凉的山风肃肃地吹过来,使我的林壑变得清爽凉快。

(5)寻涧户(6)卷雾(7)山楹(8)

驱散烟云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

去来(9)(10)动息(11)如有情。

风的去来本就是没有踪迹,但动息之间却仿似有情谊。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12)

红日西下山水等全都沉静,风为您吹响阵阵松涛之声。

注释

(1)肃肃:象声词。形容风声。

(2)景:一作“风”。

(3)加:给予。

(4)林壑:树林和山沟,指有树林的山谷。

(5)驱:驱散,赶走。

(6)寻涧户:寻,一作“入”。涧户,山沟里的人家。

(7)卷雾:卷,卷走,吹散。雾,一作“露”。

(8)山楹:指山间的房屋。楹:堂屋前的柱子。

(9)固:本来。

(10)迹:行动留下的痕迹。一作“际”。

(11)动息:活动与休息。

(12)松声:松树被风吹动发出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创作背景

根据作者生平,《咏风》这首诗当作于唐高宗乾封至上元年间,但因资料缺失,其具体创作年份和创作动机难以确证。

拼音版

yǒngfēng

liángjǐngshēngjiālínqīng

yānxúnjiànjuǎnchūshānyíng

láidòngyǒuqíng

luòshānshuǐjìngwèijūnsōngshēng

作者简介

王勃

王勃(诗杰)

唐朝文学家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孙,唐代诗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因作文得罪唐高宗而被放逐,漫游于蜀中。后补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年二十七,因渡南海探望父亲,溺水受惊而死。工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