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庙

杜甫 〔唐代〕 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武侯庙》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76年),当时杜甫正流寓夔州,因瞻拜武侯祠有感而作此诗以悼念诸葛亮。该诗前两句描写庙内、外的景色,描写山之空寂,也暗示武侯一生的志业早已随岁月而消逝,回首往事一切皆空。后一联诗以短短十个字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道出了武侯放弃早年隐居南阳的生活而终身尽瘁国事,以身许国、义无反顾的境遇和心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1)

武侯庙的孔明先生的画像早已遗落不知何处,整座山空寂只有草木徒长。

犹闻辞后主(2),不复卧南阳(3)

站在这里好似还能听到诸葛亮作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再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了啊。

注释

(1)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两句写庙景,言武侯去世时间之久远。丹青:指庙中壁画。落:剥落,脱落。空山:指白帝山。草木长:草木茂长。

(2)辞后主: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出兵汉中,实行伐魏,临行上《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辞行,告诫后主要亲君子,远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贞之心。

(3)南阳:郡名,今河南南阳。

创作背景

《武侯庙》这首诗作于公元766年(唐大历元年)。《武侯庙》与《八阵图》均为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所作。当时诗人流寓夔州,诗人无所事事,一天来到武侯祠,看到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咏怀五绝诗。

拼音版

hóumiào

miàodānqīngluòkōngshāncǎozhǎng

yóuwénhòuzhǔnányáng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