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题湖上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春题湖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春景诗。这首诗前六句写景,突出一个“绿”字,后两句写情,突出一个“恋”字,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后人评论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馀情。”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上春来似画图,乱峰(2)围绕水平铺。

春天的湖上如一幅画图,群峰绕湖水水面如镜铺。

松排山面(3)(4)翠,月点波心(5)一颗珠。

松树排山上呈千层翠绿,月儿点波心如一颗珍珠。

碧毯(6)线头抽早稻,青(7)裙带展新(8)

早稻抽穗像碧毯的线头,新蒲舒展似青罗裙带舞。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9)是此湖。

不能抛下杭州到别处去,一半原因是留连这西湖。

注释

(1)湖:指西湖。

(2)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3)松排山面:指山上有许多松树。

(4)重:层。

(5)月点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

(6)碧毯:指早穗连成一片,如同绿色的地毯。

(7)罗:质地稀疏的丝织品。

(8)蒲:香蒲,多年生草木植物。

(9)勾留:停留,流连。

创作背景

白居易在长庆二年(822)五十一岁时,由中书舍人改任杭州刺史,至长庆四年(824)五月离开杭州,调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洛阳)。从《春题湖上》的末两句所表露的临别依依的语气以及题目中标明的“春”字看来,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当是在他离任那年的春天。白居易在杭州期间,写了好几首歌咏西湖的诗,其中最著名的是三首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以及这首《春题湖上》。

拼音版

chūnshàng

shàngchūnláishìhuàluànfēngwéiràoshuǐpíng

sōngpáishānmiànqiānchóngcuìyuèdiǎnxīnzhū

tǎnxiàn线tóuchōuzǎodàoqīngluóqúndàizhǎnxīn

wèinéngpāohángzhōubàngōuliúshì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