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乌夜啼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慈乌夜啼》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慈乌,较小的一种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该词以鸟喻人借慈乌鸟表达自己的愧恨和哀伤。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慈乌(1)失其母,哑哑(3)吐哀音。

乌鸦死了母亲,哑哑地吐出悲哀的声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4)守故林。

白天和黑夜都不肯飞去,长年守着旧日的树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5)沾襟(6)

每夜半夜里悲切地啼叫,听见的人们都替它流泪。

声中如(7)(8),未尽反哺(9)心。

啼声好像在沉痛地哭诉,没有尽到“反哺"的孝心。

百鸟(10)无母,(11)独哀怨深。

难道其他的鸟儿没有母亲,为什么你的哀怨最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12)

可能是你的母亲特别爱你,使你压不住悲痛的心情。

昔有吴起(13)者,母(14)丧不临(15)

从前有个人名叫吴起,母亲死时也不肯回家奔丧。

嗟哉(16)徒辈(17),其心不如禽。

唉,这样的人啊,他们的心肠还比不上飞禽。

慈乌(18)慈乌,鸟中之曾参(19)

乌鸦啊乌鸦,你真是鸟儿里面的曾参。

注释

(1)慈乌:一种乌鸦。相传这种乌鸦能够反哺其母,故称慈乌。

(2)啼:啼叫。

(3)哑哑:禽鸟鸣叫的声音。

(4)经年:常年,整年。

(5)闻者:听到的人。

(6)沾襟:沾湿衣襟,指流泪。

(7)告:告诉。

(8)诉:诉说。

(9)反哺:慈乌初生的时候,母亲喂养它,等它长大了,便捕取食物来喂养母亲,这称作反哺。哺,喂养。

(10)岂:难道。

(11)尔:你。

(12)不任:不能承受、受不了。

(13)吴起: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81年。战国名将,鲁国人。他曾为了追求功名,在母亲去世时,不回家料理丧事。

(14)殁:死亡。

(15)丧不临:不丧临,没有奔丧。

(16)嗟哉:表感叹。嗟,叹词。斯:这,这些。

(17)徒辈:……一类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唉,这样的人啊!

(18)复:无意义,为了加强语气。

(19)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是著名的孝子。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时诗人母亲病逝,诗人为母丁忧退居下邦,诗人与母亲陈氏感情深厚,母亲去世让诗人悲痛万分,遂作《慈乌夜啼》该诗。

拼音版

shīāiyīn

zhòufēijīngniánshǒulín

bànwénzhěwèizhānjīn

shēngzhōnggàowèijìnfǎnxīn

bǎiniǎoěrāiyuànshēn

yīngshìzhòngshǐ使ěrbēirèn

yǒuzhěsānglín

jiēzāibèixīnqín

niǎozhōngzhīzēngshēn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