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白朴 〔元代〕 白朴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支小令。此曲描摹佳人的情态。开头以唐朝杨贵妃作比,点出佳人的美貌;后面戏说佳人脸上的黑痣是杨贵妃在为李白赋诗托砚时,不小心被墨点染所致。全曲以精巧的构思和大胆的想象,将佳人风流的娇态写得生动形象,充满谐趣。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疑是杨妃(1)在,怎脱马嵬灾(2)?曾与明皇捧砚(3)来,美脸风流(4)叵奈(5)挥毫李白,(6)着娇态,洒松烟(7)点破桃腮。

莫不是杨贵妃还在世,她是怎样逃脱了马嵬坡的灾难呢?曾经为唐明皇捧着砚台走过来,美丽的面庞风流无比。可恨挥毫的李白,眼看着娇态走了神,竟笔头一歪,把墨点在了桃花般艳丽的脸颊上。

注释

(1)杨妃:即杨贵妃,唐玄宗的宠妃,是古代著名的美人之一。

(2)马嵬灾:指唐朝的马嵬驿兵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由长安出逃,奔向四川,行至马嵬坡,为平息兵谏,不得不赐白绫令杨贵妃自缢。

(3)捧砚:相传李白为唐玄宗挥毫写新词,杨贵妃为之捧砚,高力士为之脱靴。

(4)杀:用在谓语后面,表示程度深。

(5)叵奈:即叵料,不料,没来由。犹言可恨。

(6)觑:本意指伺视或窥视,这里是看的意思。

(7)洒松烟:乃作者构想之辞。松烟,用松木烧成的烟灰,古人多用以制墨。

创作背景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此曲创作时间难以确证。白朴历经宋、金、元政权峙立和嬗变的年代,自七岁以来“生长兵间,流落鼠逸”,游走南北,行踪不定。世道的变迁、家世的骤落、身世的颠簸,给白朴留以终身的精神创伤。为此,他看破功名,远避仕途。白朴三十六岁时,时任宰相之职的史天泽屡想荐他出仕。他依然谢绝。晚年位于监察寺的巨源又荐他为政,他又谢绝,并以嵇康与山涛的绝交书为范,写词表达以谢。他拒绝仕途功名,并非出于对亡金故君的眷恋情结。追其根由是因为对更朝换代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看破与厌倦。他生活在离乱逆旅中,把精神寄寓于文墨,借词、曲(散曲、剧曲),抚今感昔,兴叹沧桑,写景抒怀,并借酒浇愁,放怀山水间,以至于产生游戏人生的态度。这首散曲即是作者游戏笔墨的体现。

拼音版

zuìzhōngtiān··jiārénliǎnshànghēizhì

shìyángfēizàizěntuōwéizāicéngmínghuángpěngyànláiměiliǎnfēngliúshānàihuīháobáizhejiāotàisōngyāndiǎntáosāi

作者简介

白朴

白朴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号兰谷,汴梁(今河南开封)人,终身未仕。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据《录鬼簿》载,作有杂剧15种(一说16种),今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3种。所作散曲现存小令30余首,套数4套,多写隐逸叹世、男女恋情和自然风光等,语言质朴,风格清丽。另有《天籁集》二卷。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