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全诗言少意丰,隐而不露,含蓄委婉。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关柳,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曾逐东风(1)拂舞筵(2),乐游(3)春苑断肠天(4)。
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是乐游苑让人断肠的春天。
如何肯到(5)清秋(6)日,已带斜阳(7)又带蝉!
为什么在今天这萧瑟的秋日,已经身披夕阳又要满带鸣蝉。
(1)东风:指春风。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2)舞筵:歌舞的筵席。
(3)乐游:乐游原的省称,也叫乐游苑,在唐代长安东南,今陕西西安市郊。
(4)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5)肯到:会到。
(6)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7)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唐赵嘏《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树满川。”
《柳》此诗大约是唐宣宗大中五年( 851年)诗人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李商隐在被柳仲郢辟为节度书记后的几年离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咏柳诗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发感慨。此诗即为其中一首。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