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八咏楼

李清照 〔宋代〕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题八咏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南渡后所做的一首诗。诗中李清照用典精准,借八咏楼、十四州两个典故。除了对古人沈约和贯休进行歌颂,更是对割地赔款、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庭的讽刺。

李清照在诗中极大的抒发了她心忧国事,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哀叹宋室之不振。其中“江山留与后人愁”一句是流传很广的名句。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千古风流(1)八咏楼(2),江山留与后人愁。

登上八咏楼远望逸情,放下对国事的忧愁,把它留给后人。

水通南国(3)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4)

这里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战略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注释

(1)风流:指情高远致。

(2)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

(3)南国:泛指中国南方。

(4)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要、明、常、温、台、处、衢、严、秀州),泛称十四州(见《宋史·地理志悦》)。

创作背景

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李清照避难金华,投奔当时在婺州任太守的赵明诚之妹婿李擢,卜居酒坊巷陈氏第。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拼音版

yǒnglóu

qiānfēngliúyǒnglóujiāngshānliúhòurénchóu

shuǐtōngnánguósānqiānjiāngchéngshízhōu

作者简介

李清照

李清照

宋代女词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