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杨花

张惠言 〔清代〕 张惠言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

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木兰花慢·杨花》是清代词人张惠言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上片托情于无人解、“当花看”的杨花,刻画了一个遭际坎坷、飘泊无依但又不颓唐消沉的寒士形象;下片表述清高自洁的心志,以及难以排遣的怅恨。全词意味深厚,寄托高远;比兴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词作的蕴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2)飘零(1)(2)了,何人(3),当花看。正风避重帘(4),雨回深幕(5),云护轻幡(6)。寻(7)一春伴侣,只断红(8)相识(9)夕阳间。未忍(10)无声委地(11),将低重(12)又飞还。

任凭那杨花凋落尽,哪一个人懂得,把杨花当花看?正是放下门帘避风的时候,人在帐幕里避着春雨,云雾笼罩着飘荡的旗幡。想寻找那春天的伴侣,只有在夕阳西下时结识了落花。不忍心无声无息地坠落为泥,将要从低处又重新飞还。

疏狂情性算(13)凄凉,(14)得到(15)春阑(16)。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17)清寒(18)。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19)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20)

放任潇洒的性情,只打算凄凉地忍耐着等到春残。就像和梅花迎着明月照大地,就像伴白雪如花飞满天,都只落得凄清孤寒。满怀无限的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到青青池畔,有点点眼泪凝成的斑痕。

注释

(1)飘零:调落。

(2)尽:任凭。

(3)解:懂得。

(4)重帘:门帘。

(5)回深幕:回,避。深幕,帐幕。

(6)护轻幡:护,指笼罩。轻幡,飘荡的旗帜。

(7)他:那。

(8)断红:指落花。

(9)相识:结识。

(10)未忍:不忍心。

(11)委地:坠落于地。委,坠落。

(12)低重:低,指低处。重,重新。

(13)疏狂情性算:疏,放任。狂:指潇洒。情性:即性情。算:打算。

(14)耐:忍耐着。

(15)得到:等到。

(16)春阑:春残,春尽。

(17)合称:都称着,都落得。

(18)清寒:凄清孤寒。

(19)看取:看到。

(20)斑:斑点。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杨花》此词作于作者未仕之前。张惠言高才博学,早获时名,十四岁即为童子师。然而科举场中,却不顺利,八次参加会试,直到三十九岁才中进士,四年后就去世了。登第之前,他长期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由杨花想到了自己凄凉的身世,便写下了这首词。

文学赏析

一开头,作者就写出了自己对杨花的同情。“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对杨花无人赏识的命运发出了不平的呼声。接下来写杨花的孤独、寂寞;风躲到重帘幕后,雨回曲在深深帷帐里,云被轻幡遮掩,杨花在整个春景中热切地寻找伴侣,但寻来觅去,只相识了斜阳下一片衰败的落花。而这些落花也是转瞬即逝的。这里作者以几种事物的避之不见来突出杨花的孤寂。然而杨花个性倔强,不甘心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永久回归大地,它虽然已徐徐落下,但几番飘转沉浮,一会儿又飞腾起来,表现了杨花不甘沉沦的坚强个性,刻画出它不愿默默消失的内心世界。这两句对漂泊无依的杨花刻画得细致入微。

上片在写实中表达了杨花不甘寂寞的个性,下片更进一步表现了杨花的狂放、傲岸的品格。“疏狂性情,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这里紧承上片最后两句,极写杨花傲岸倔强的个性,这是全词的高峰。“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天愁影绕云山”仍是将杨花漂泊不定的状态拟人化,写它满含愁恨、忧伤,绕着云山终日无声飞舞,心中的这种愁恨和忧伤像影子样紧紧缠绕着自己。随着不停地飘飞,这愁恨越聚越重,最后落到“青青池畔”。池畔的斑竹,凝聚着点点泪痕,蕴藏着无数的忧愁,这正吻合了杨花的妻苦心情。最后这两句在意境上,非常凄婉、深沉、含蓄。

《木兰花慢·杨花》这是一首歌咏杨花的词,词中描写了杨花凄凉、清寒的处境,不忍“无声委地”的“疏狂”性格,以及它满腔悲愁的思绪。前人写杨花,或写成无情之物;或写成娇弱无力的轻浮者的形象,而张惠言这首词却写出了新意。此词也赋予它以疏狂傲岸的性格,而且歌咏了它不甘寂寞、傲岸倔强的品格,在立意上是新颖巧妙的。

作者简介

张惠言

张惠言

清代词人、散文家

张惠言(1761—1802),字皋文,武进(今江苏武进)人。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中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曾辑《词选》一书,他创常州词派,在词学理论上有独特见解,他的词风俊逸深沉,但其题材与主题多是惜春与感叹流年之作,著有《茗柯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