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从登封途中作》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描述了武则天登嵩山时的盛大场面。诗的首联用一个“壮”字概括登山声势之浩大;颔联和颈联具体描写登山的浩大场面,笔法生动;尾联诗人自谦才疏学浅,言皇恩浩荡,结构完整。全诗八句共四十字,即事即景,对仗工巧,锦绣成文,壮阔沉雄,气象宏大。
帐殿(1)郁(2)崔嵬(3),仙游(4)实壮(5)哉。
帐幔锦帷在巍峨的嵩山上层层铺开,仿佛神仙驾游云端,盛况非凡。
晓云连幕卷(6),夜火杂(7)星回(8)。
清晨登临时,云雾与绣帐一同舒卷,如梦如幻;夜晚下山时,灯火与星光交织,好像银河回转,大地灿烂。
谷暗千旗出,山鸣万乘(9)来。
千旗飘动,遮天蔽日,山谷也显得幽暗;天子车驾到来,山中响起高呼万岁的声音。
扈从良可赋(10),终乏掞天才(11)。
我有幸跟随皇上出外巡游,非常值得赋诗赞颂,但终究还是缺乏光彩耀天的才华。
(1)帐殿:皇帝出巡所住的用帐幔搭建的临时宫殿。
(2)郁:繁盛美丽。
(3)崔嵬:高大巍峨。
(4)仙游:像神仙一样出游,这里形容皇帝出巡。
(5)壮:壮观。
(6)卷:舒卷。
(7)杂:混杂。
(8)回:回旋。
(9)万乘:皇帝的车马。
(10)良可赋:实在值得赋诗一首。
(11)掞天才:光耀照天的才华。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腊月,武则天前往嵩山祭天,诗人随行。在祭祀完毕后,诗人为颂扬这一盛事,在回登封途中作了《扈从登封途中作》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