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戒

柳宗元 〔唐代〕 柳宗元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

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只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敌戒》是由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戒文,文章指出,敌人的存在固然有害,如果不消极地惧怕它,却以敌为戒,兢兢业业,奋发图强,就可以转害为利;相反,若一消灭敌人,就骄傲自满,手舞足蹈,必定招致祸患。因而作者强调要居安思危,时刻戒备。全文反复论辩,引经据典,充分阐明了“敌存灭祸,敌去召过”这一辩证观点,对时人、后人都有强大的警醒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皆知敌之仇(2)而不知为益之尤(3)皆知敌之害(4)而不知为利之大(5)

人人都知道敌人的可恨,却不知道敌人带来的益处很大;人人都知道敌人的危害,却不知道敌人带来的好处也很大。

秦有六国(6)兢兢以强(7)六国既除(8)訑訑乃亡(9)晋败楚鄢(10)范文为患(11)厉之不图(12)举国造怨(13)孟孙恶臧(14)孟死臧恤(15),“药石去矣,吾亡无日”。

秦国有六国为敌,就兢兢业业使国家强盛起来;六国被消灭以后,秦国便骄傲自满不久就亡国。晋军大败楚军于鄢陵,范文子认为留下后患;晋厉公不图上进骄侈乱政,引起全国怨声沸腾。孟孙速平时憎恨臧孙纥,孟孙速死了臧孙纥很忧虑;孟孙速能像药石一样给我诊治病痛,如今去世了,我离死期也不远了。

智能知之(18)犹卒以危(19)矧今之人(20)曾不是思(21)敌存而惧(22)敌去而舞(23)废备自盈(24)只益为愈(25)敌存灭祸(26)敌去召过(27)有能知此(28)道大名播(29)惩病克寿(30)矜壮死暴(31)纵欲不戒(32)匪愚伊耄(33)我作戒诗(34)思者无咎(35)

聪明贤能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最终还可能遇到危害;何况现在的人,竟然不去想想这个道理。敌人存在就害怕恐慌,敌人消灭就手舞足蹈,解除戒备自满自足,这只能更加招致祸害。敌人存在可以免除祸患,敌人消失反而会招致过失,有才能的人懂得这个道理,他的德行就光大名声就远扬。能防治疾病才能长寿,自恃强壮容易死于暴病;放纵嗜欲不加节制,不是傻瓜就是老糊涂。我写下这篇《敌戒》,能思考其中道理的人就不会有灾祸。

注释

(1)敌戒:敌人对自己的鉴戒作用。戒:鉴戒,警戒。戒:一种文体名,用于警戒别人或自己,传统上归于箴铭类,多用韵语写成。

(2)皆知敌之仇:人人都知道敌人的可恨。

(3)而不知为益之尤:却不知道敌人带来的益处很大。尤:甚,非常。

(4)皆知敌之害:人人都知道敌人的危害。

(5)而不知为利之大:却不知道敌人带来的好处也很大。

(6)秦有六国:秦国有六国为敌。六国: 指战国时代的齐、楚、燕、韩、赵、魏。

(7)兢兢以强:就兢兢业业使国家强盛起来。兢兢:小心谨慎。以:而。

(8)六国既除:六国被消灭以后。即除:指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9)訑訑乃亡:就骄傲自满不久便亡国。訑訑:骄傲自满。亡:指公元前206年秦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10)晋败楚鄢:晋军大败楚军于鄢陵,历史上称晋楚鄢陵之战。《左传·成公十六年》载:公元前575年,晋国伐郑,楚国救郑,晋楚两军在鄢陵相遇。晋国大夫范文子主张后退,他担心晋国胜利后引起内乱。范文子的意见未被晋厉公采纳,晋军侥幸取胜。范文子又劝晋厉公不要骄傲。晋厉公不听劝诚,骄侈乱政,导致内乱。一年后,被晋大夫栾书派人杀死。鄢:鄢陵,春秋时郑国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

(11)范文为患:范文子认为留下后患。范文:即范文子,名士燮(xiè),晋国大夫。患:忧虑,后患。

(12)厉之不图:晋厉公不图上进,骄侈乱政。厉:晋厉公,名寿曼,公元前580年至前573年在位。图:考虑。

(13)举国造怨:引起全国怨声沸腾。造:作,兴起。

(14)孟孙恶臧:孟孙速平时憎恨臧孙纥。孟孙:即孟孙速,又称孟庄子,春秋时鲁国大夫。恶:憎恨。臧:姓臧孙,名纥,又称臧武仲,鲁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孟孙速死后,臧孙纥去孟孙速家吊丧,哭得很悲伤地说:“孟孙速憎恨我,好像是能替代治病的药石。如今孟孙速死了,等于没有了药石,我也活不长了。”

(15)孟死臧恤:孟孙速死了,臧孙纥很忧虑。恤:忧虑。

(16)药石去矣:孟孙速能像药石一样给我诊治病痛,如今去世了。药石:古时治病用的药物和石针。去:指死。

(17)吾亡无日:我离死期也不远了。无日:没有多少时日。

(18)智能知之:聪明贤能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指敌方“为益之尤”“为利之大”的道理。

(19)犹卒以危:最终还可能遇到危害。犹:尚且,还。卒:最终。

(20)矧今之人:何况现在的人。矧:何况。

(21)曾不是思:竟然不去想想这个道理。曾:竟然。不是思:即“不思是”。

(22)敌存而惧:敌人存在就害怕恐慌。

(23)敌去而舞:敌人消灭就手舞足蹈。

(24)废备自盈:解除戒备自满自足。盈:满。

(25)只益为愈:这只能更加招致祸害。益:更加。愈:疾病,引申为“灾祸”。

(26)敌存灭祸:敌人存在可以免除祸患。

(27)敌去召过:敌人消失反而会招致过失。召:招致。

(28)有能知此:有才能的人懂得这个道理。

(29)道大名播:他的德行就光大名声就远扬。

(30)惩病克寿:能防治疾病才能长寿。惩:惩罚,引申“防治”。克:能。

(31)矜壮死暴:自恃强壮容易死于暴病。矜:自恃,自夸。暴:突然,突发。

(32)纵欲不戒:放纵嗜欲不加节制。

(33)匪愚伊耄:不是傻瓜就是老糊涂。匪:同“非”。伊:是。耄:老糊涂。

(34)我作戒诗:我写下这篇《敌戒》。

(35)思者无咎:能思考其中道理的人就不会有灾祸。

创作背景

《敌戒》此文是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819年)所作,是作者针对当时时政有感而发所作的一篇哲理短文。唐宪宗执政前期,对藩镇连续讨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一度出现“中兴”现象。但是很快统治者便沉湎于已取得的成果,开始沉迷欢宴,崇尚奢靡,大兴土木。柳宗元面对如此时局,心中充满忧虑,因此写此文,劝勉执政者要居安思危,勤勉慎行。果不出柳宗元所料,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便被宦官陈弘志所杀。

文学赏析

关于《敌戒》这篇作品的文体,说法不一。《柳宗元集》把它列入吊赞箴戒类,《柳宗元诗文选注》则说它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可是从作品总体看,除开头四句是杂言而外,其余皆是四言诗句,作者最后也说“我作戒诗,思者无咎”,当以作者原意为是。

《敌戒》这篇作品,明确提出“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的辩证观点,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敌存而惧,敌去而舞”的形而上学观点。对立与统一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对立,没有统一,便没有事物,这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重要规律。柳宗元早在一千多年前,能有这样的真知灼见,难能可贵,充分表现了一位思想家、政治家的眼力、胆量和气魄。

柳宗元的远见卓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脑子里苦思冥想出来的,他是总结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秦灭六国,是中国战国时代大的历史事件,凡是伟大的思想家都重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潜心研究,柳宗元亦如是。“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柳宗元从中得出“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的结论,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据《左传》载,晋楚鄢陵之战,是春秋时代的五大战役之一,晋军在鄢陵打败了楚军。晋国大夫范文子认为“外宁必有内扰”,果不其然,一年后,由于晋厉公骄傲自满胡作非为,晋国发生内乱。秦始皇奋六世之余威,相继灭了六国,统一四海,终为瓮牖之子推翻。无论秦为外人所灭,或晋国祸起萧墙,都说明敌之存灭对己之兴亡的重要作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浓缩丰富的历史内容,有力地支持了论点。

孟孙与臧孙的事例,是春秋时代鲁国三家(孟孙、臧孙、季孙)相互争权夺利的典型事件。据《左传》载:“孟孙恶臧孙;季孙爱之。孟孙卒,臧孙入哭,甚哀多涕,曰:‘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药石,孟孙死,吾亡无日矣。’”此文进一步强调“智”的重要性。臧孙“智能知之,犹卒以免”,警示一般人当居安思危,可是“今之人不是思”,令人忧虑,作者寄寓深沉的劝戒。

文章紧扣“戒”字,揭露今之人“不知”“不思”“不智”的弊病,针对性极强,富有雄辩的力量。开笔就一反世人知敌仇而不知敌利的俗见,拨尘去雾,令人耳新眼明。继而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引人沉思,缝里藏针,渗透观点,使人坐卧不宁。旋即笔锋一转,直斥“今之人不是思”“废备自盈,祗益为愈”的时弊,药入肌里。最后大声斥责“纵欲不戒,匪愚伊耄”的陋习,一气呵成,气势千钧。

《敌戒》文章之所以以诗的形式出现,是因为诗的语言凝炼,句式整齐,节奏紧促,旋律谐美,利于表现观点,富有战斗性,便于记诵,充分发挥“戒”文的作用。

作者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