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二

杨万里 〔宋代〕 杨万里

寒甃千寻汲井花,病身一浴不胜佳。

追凉不得浑闲事,烧眼生憎半幅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是南宋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组诗写诗人在一个夏日闷热的傍晚到荷池上乘凉的情景,仿佛一组连续的夏日晚景图。第二首写诗人冲凉解暑,稍感舒适;想到白天的苦热,看到天边的红霞竟然也觉得生厌。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寒甃(1)千寻(2)井花(3),病身一浴不胜(4)佳。

我汲深井中的水冲凉,感觉非常舒适。

追凉不得浑闲事(5),烧眼生憎(6)半幅霞。

我到荷池纳凉不成,本来有些失望,在冲凉之后,对“追凉不得”已经不放在心上了。但是忽然看到天边通红的晚霞,于是想到明天又是炎热的一天,不由得心烦意乱,好像眼睛都被它灼伤一般。

注释

(1)寒甃:寒凉的水井。甃,本意是指以砖瓦等砌的井壁,亦用以指井。

(2)千寻:形容极长或极高。古时以八尺为一寻。

(3)井花:指清晨初汲的水。

(4)不胜:非常,十分。

(5)浑闲事:犹言寻常事。

(6)生憎:最恨,偏恨。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夏,杨万里自漳州改知常州。淳熙五年(1178)夏,杨万里在常州写下了《暮热游荷池上五首这组诗。这是杨万里诗风开始转变时期的作品。这一组小诗,已经开始显示出诚斋诗风的这一新的特点。

文学赏析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二》写傍晚浴后,追凉不得的烦热之感。天气实在太热,诗人从深井里汲来一桶冷水,冲了冲凉,感到十分惬意。“病身”二字不仅仅是表示身体不好的谦辞,其中也有天气太热,让人不堪忍受,甚至能让人生病的意思。“不胜佳”三字写出沐浴的清爽舒适。

诗人本想到荷池坐坐,清爽清爽,得到的却是相反的结果。且不用说“追凉不得”的失望了,这是小事,反正是新浴之后,尚能勉强忍受。“浑闲事”一语带着满不在乎的神情,好像这一时的清爽让诗人把刚才追凉不得的懊丧之情也忘了。第四句则陡然一转,看到火红的晚霞让诗人大为恼火。“烧眼生憎半幅霞”,那火红一般的晚霞,把诗人的眼睛都给烧痛了。“烧”字当然意味着有“火”,而眼球经不起火烧火燎。这个“烧”字不仅强调出晚霞红似火的客观形象,也强调出诗人灼热难堪的主观感觉。如果把“烧”字去掉,换成其他字眼,效果就差得多。诗人偏要选择这样尖新的字眼,正是他手段泼辣的表现。“半幅霞”叩住了题目“暮热”的“暮”字。

以上二首极写“追凉无地”“追凉不得”的烦恼,为后三首作了必要的铺垫。从整个组诗来看,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布局和手法。

作者简介

杨万里

杨万里

南宋文学家、理学家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其特点为: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但只有四千二百首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亦能文。有《诚斋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