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图记

刘因 〔元代〕 刘因

是图,唐、宋、金源诸画谱皆有,评识者谓惟李伯时山庄可以比之,盖维平生得意画也。癸酉之春,得观之。唐史暨维集之所谓“竹馆”“柳浪”等皆可考,其一人与之对谈或泛舟者,疑裴迪也江山雄胜,草木润秀,使人徘徊抚卷而忘倦,浩然有结庐终焉之想,而不知秦之非吾土也。物之移人观者如是。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

呜呼!古人之于艺也,适意玩情而已矣若画,则非如书计乐舞之可为修已治人之资,则又所不暇而不屑为者。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者,已知所以自耻矣。维以清才位通显,而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然使其移绘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之精致,而思所以文其身,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苟免而不耻。其紊乱错逆如是之甚也。岂其自负者固止于此,而不知世有大节,将处己于名臣乎?斯亦不足议者。

予特以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而迎,亲王之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背主事贼之维辈也如颜太师之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则不知其作何状。其时事可知矣!后世论者,喜言文章以气为主,又喜言境因人胜,故朱子谓维诗虽清雅,亦萎弱少气骨;程子谓绿野堂宜为后人所存,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呜呼!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凡可以为百世之甘棠者,而人皆得以刍狗之。彼将以文艺高逸自名者,亦当以此自反也。予以他日之经行,或有可以按之,以考夫俯仰间已有古今之异者,欲如韩文公《画记》,以谱其次第之大概,而未暇,姑书此于后,庶几士大夫不以此自负,而亦不复重此,而向之所谓豪贵王公,或亦有所感而知所趋向焉。

三月望日记。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辋川图记》是元代理学家刘因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由图本身写起,先赞其画面优美,能移人心志。继而引出议论:高超的画艺仅是小技,与士大夫修己治人的大节无关,并以王维本人在被俘以后降贼失节的经历为佐证。批评王维在安史之乱中接受伪职、后来又以名臣自居的行为,歌颂了因抗敌而英勇献身的颜真卿。全文用典简洁明了,笔势摇曳多姿,运用对比手法,议论犀利精当,推理清晰严密,充分表现了作者“理融而旨远”的写作特色。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是图,唐、宋、金源(2)诸画谱皆有,评识者谓惟李伯时(3)山庄可以比之,盖维平生得意画也。癸酉(4)之春,得观之。唐史(5)维集(6)之所谓“竹馆”“柳浪”(7)等皆可考,其一人与之对谈或泛舟者,疑裴迪(8)也江山雄胜,草木润秀,使人徘徊抚卷而忘倦,浩然有结庐终焉(9)之想,而不知(10)之非吾土也。物之(11)人观者如是。而彼方以是自嬉(12)者,固宜疲精极思(13)而不知其劳也。

这幅《辋川图》在唐宋金的画谱里都有收录,评论写题跋的认为只有宋朝画家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图》能够用来与之相比,这大概算是王维一生中得意的作品之一。1273年的春天,我有幸能够观赏它。唐代历史著作和王维集子里所说的“竹馆”“柳浪”等景点都可以在画作中得到考证,其中的一个时而与王维对坐谈话时而一起乘船漫游的人可能就是裴迪。画面上江山雄伟奇丽,草木滋润秀美,让人对着画流连赏玩以致忘了掩卷,情怀高雅从而萌生在那里构筑庐舍,度过晚年的想法,却不知道画里的陕西早已不是祖国的土地了。外物能够让人陶醉,观赏画的人就像这样,但那画画的人用这种技巧自我娱乐时,原本就应该是用尽心思而不知道疲劳的。

呜呼!古人之于艺也,适意玩情(14)而已矣若画,则非如书计(15)乐舞之可为修已(16)治人之资,则又所不暇而不屑(17)为者。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18)者,已知所以自耻矣。维以清才位通显(20),而天下复以高人(21)目之,彼方偃然(22)以前身画师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然使其移绘(23)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之精致,而思所以文其身(24),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苟免(25)而不耻。其紊乱错逆如是之甚也。岂其自负者固止于此,而不知世有大节,将处己(27)于名臣乎?斯亦不足议者。

哎呀!古代的人对于技巧这类事,不过让自己意志愉快自得懂得欣赏情趣罢了。比如绘画,它不像书写、计算、音乐、舞蹈那样可以当作修炼自身才具管理他人的依靠,一般人多没有时间甚至不屑去钻研它。从魏晋以来,即使有人钻研过它,但是像阎立本这样的人已经知道它引发自取其辱的原因。王维凭清俊之才取得显贵的官位,并且天下的人又用高人来看待他,他同时安然地用前身是画家来自居,他的人品已不值得称道了。但是假如他能改换绘制一片水一块石一茎草一株树的细密心思,去思考如何来修养他自己,那也就不至于落到陷于叛贼之手却不愿意主动牺牲生命,苟且免祸却不认为可耻的地步,他的思维的混乱悖逆竟像这样的严重。难道是他的自负原本使自己的认识水平仅限于此,因而不知道社会上有大的节操,将会把自己放在有名望的大臣的行列吗?这也不值得讨论了。

特以(28)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29)而迎,亲王之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背主事贼之维辈也如颜太师(30)之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则不知其作何状。其时事(31)可知矣!后世论者,喜言文章以气为主(32),又喜言境因人胜(33),故朱子(34)谓维诗虽清雅,亦萎弱(35)少气骨;程子(36)绿野堂(37)宜为后人所存,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38)。呜呼!人之大节一(39),百事涂地(40),凡可以为百世之甘棠(41)者,而人皆得以刍狗(42)之。彼将以文艺高逸自名者,亦当以此自反(43)也。予以他日之经行,或有可以按之,以考夫俯仰间已有古今之异者,欲如韩文公(44)《画记》,以谱其次第(45)之大概,而未暇,姑书此于后,庶几(46)士大夫不以此自负,而亦不复重此,而向之所谓豪贵王公,或亦有所感而知所趋向(47)焉。

我只认为在那时的朝廷能用来享有巨大声名的,并且让豪贵阶层人士用来恭敬相迎的,亲王们用来以老师朋友相对待的,就是这样的能写诗会画画、背弃君主侍奉反贼的王维一类人。像颜真卿苦守孤城,匡扶大义,忠诚超过整个同时代的人,留下的功业激励万古后人,李隆基却不知道他长什么模样;那种政治局面可想而知了。后代谈论文艺的人,喜欢说文章以作者的气节为主骨,又喜欢说自然环境因为所住的人而增加美感,所以朱先生说王维的诗虽然清雅,却气势萎弱缺乏骨力,程先生认为裴度住过的绿野堂应该被后人好好保护,至于王维的辋川山庄,即使拿来占有它,也是可以的。是啊!人的大操守一有亏欠,所有的东西均一败涂也,大凡能够自认为是值得百代传扬的甘棠一样的纪念物,却被别人当作刍狗看待。那些将用文艺方面的才艺而清高潇洒来自我陶醉自以为名的人,也应当从此中得到自我反省。我因为以后的阅历,或许能够通过考究这幅画里的东西,来研究短时间里发生的古今的差异,想效法当年韩愈的《画记》,来记下画上景物次序的大致情况,但是没有空闲的时间,姑且在后面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士大夫不要凭画画而自负,并且不再看重绘画这门才艺,同时希望以前的那些所谓的王公贵族,或许也能有所触动而知道该推崇什么样的士风。

三月望日(48)记。

三月十五记。

注释

(1)辋川图:唐代王维所作的单幅壁画,原作已无存,现只有历代临摹本存世。

(2)金源:指金朝。

(3)李伯时:名公麟,宋代著名画家,画有《龙眠山庄图》.

(4)癸酉: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

(5)唐史:指新旧两《唐书》。

(6)维集:王维诗文集《王右丞集》。

(7)“竹馆”“柳浪”:均为王维辋川别业中的景物。

(8)裴迪:唐代诗人,关中人,曾与王维等隐居终南山。

(9)结庐终焉:于此筑室居住,终其一生。

(10)秦:指今陕西。

(11)移:改变。

(12)自嬉:自得其乐。

(13)疲精极思:用尽心思。

(14)适意玩情:使心情舒畅愉悦。

(15)书计:书法与筹算。

(16)修已:自我修养。

(17)不暇而不屑:没空也不值得(做)。

(18)阎立本:唐初著名画家。

(19)知耻:阎立本曾经告诚他的孩子:"勿习此末技。"

(20)清才位通显:清才,清俊之才。位:获得地位。通显:显赫。

(21)高人:才行高尚的人。

(22)偃然:骄傲自得的样子。

(23)移绘:把事物画到画中。

(24)以文其身:文,谋划处置。

(25)苟免:为免于灾难而苟且偷安。

(26)素乱错逆:指心志不纯、行为错误而悖逆。

(27)处己:安排自己。

(28)特以:特:只不过。以:以为,认为。

(29)虚左:空出左边的位置,指给来宾留出上位。

(30)颜太师:即颜真卿,官至太子太师,故称。安禄山反叛时,颜真卿起兵抵抗,即“守孤城”。后来李希烈叛乱,他被派去劝降,不幸被杀,即“倡大义”。

(31)时事:当时之事。

(32)以气为主:以气韵为筋骨。

(33)境因人胜:环境景物因人而突出。

(34)朱子:朱熹。

(35)萎弱:萎靡软弱。

(36)程子:程颐。

(37)绿野堂:唐人裴度的别墅,旧址在今河南洛阳。

(38)取而有之可也:意指不必保留,可以换主人且加以改造。

(39)亏:不足,受损害。

(40)涂地:意指不值得称道。

(41)甘棠:指宝贵的东西。《诗经·召南·甘棠》中说,召伯巡行南园,曾在甘棠树下休息,后人思其德,不忍伤此树。

(42)刍狗:指轻贱无用的东西。古时祭祀结草成狗而用,用完后即弃去。

(43)自反:自我反省。

(44)韩文公:即韩愈。他曾作有《画记》一文。

(45)谱其次第:按高下顺序编排叙述。

(46)庶几:或许。

(47)所趋向:应该倾向、接近的方面。

(48)望日:农历每月十五。

创作背景

《辋川图记》此文作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其时元兵攻伐南宋正急,而南宋封建统治阶级却只图安富尊荣,作出许多丑恶的行为。作者有感于心,为特地提出以品格气节为重,故以王维的《辋川图》为引作此文。

文学赏析

此文借记《辋川图》阐述自己的见解,把议论、记叙、描写、抒情很好地结合起来,尤其通篇对比,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从而突出了“大节一亏,百事涂地”这一观点。

开篇先以北宋画家李伯时之佳作《山庄》与唐朝诗人王维的得意之作《川图》相媲美,这是从画面的艺术角度做对比,突出《辋川图》美学价值之高。尔后又以精炼之笔描绘评述《辋川图》绘之精妙传神,以至抚卷忘掩,急欲置身于画中境界,陶醉其间。以此足见《辋川图》艺术效果之一斑紧接着笔锋一转谓“古人之于艺也,适意玩情而已”,用画与书法乐舞做对比,画不如其他,此为横比同是画又有知耻与不知耻之分。唐朝阎立本自耻,而王维“以前身画师自居”对比鲜明。同是历经安史之乱,颜太师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世,而王维不知有大节背主事贼,这又是横比。文章至此忠贞与失节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继而,又以唐、宋不同时代人们对王维的不同评价进行对比,此为纵比唐朝时豪贵虚左而迎,亲王以师友而待王维。到了宋朝则不然南宋理学家朱熹“谓维诗虽清雅,亦萎弱少气骨”,这是对王维诗的优长与不足之评价。北宋理学家程颐“谓绿野堂宜为后人所存,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境因人圣绿野堂因其主人裴度平定叛乱有功而被尊重;王维庄因其主人在叛乱中失节而被轻视这里与其说是绿野堂与王维庄两个地方的对比,不如说实质上是两个地方主人气节操守的对比。文章或是横比,或是纵比,层层深入水到渠成,作者疾呼“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至此,观点鲜明,发人深思。王维这一享有盛名的大诗人,在作者笔下已是一位“大节一亏,百事涂地”之人。文章构思之巧妙,对比之鲜明,令人赞叹不已。

读罢此文,掩卷沉思,浮想联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然而做人若要百年之后无憾,须“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作者简介

刘因

刘因

元代大儒,理学家、诗人

刘因(1249—1293),初名骃,字梦骥,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其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1291),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有《静修先生文集》二十二卷。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