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秋华·重九

吴文英 〔宋代〕 吴文英

细响残蛩,傍灯前、似说深秋怀抱。怕上翠微,伤心乱烟残照。西湖镜掩尘沙,翳晓影、秦鬟云扰。新鸿,唤凄凉、渐入红萸乌帽。

江上故人老。视东篱秀色,依然娟好。晚梦趁、邻杵断,乍将愁到。秋娘泪湿黄昏,又满城、雨轻风小。闲了。看芙蓉、画船多少。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惜秋华·重九》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托物寄情,上片描述作者在重阳节中的凄凉感受,下片抒写作者的伤老、忆旧、悲秋及对离去的苏姬的思念之情。全词采用点染法,层层渲染伤离之情,以景寓情,因情设景,以虚代实,在超逸中见沉郁之意。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细响残(2),傍灯前、似说深秋怀抱。怕上翠微(3),伤心乱烟残照(4)。西湖(5)掩尘沙,(6)晓影、秦鬟(7)云扰。新鸿(8),唤凄凉、渐入红萸(9)乌帽。

深秋之夜冷清寂静,我独伴孤灯,耳中隐隐听到蟋蟀细小的低鸣声,好像在哀叹秋天即将过去,冬寒已快来临。重阳佳节本应登高,而我却怕上高山观景,因为怕山上的夕照暮云更加重了对黄昏残年的愁怨。我不但怕上高山,而且也不愿意去西湖游玩。秋日的风沙不但将明镜似的西湖遮蔽,而且还曾遮掩过苏姬临湖倒映的晓妆。秦望山如美女的发鬟,而梳云鬟的苏姬已难再相见。虽然随乡入俗,强振精神,帽插茱萸,但耳中听到一声声南飞鸿雁的哀鸣声,更增添出一股思乡思亲的离愁。

江上故人老。视东篱(10)秀色,依然娟好。晚梦趁、邻(11)断,乍将愁到。秋娘(12)泪湿黄昏,又满城、雨轻风小。闲了。看芙蓉(13)、画船多少。

我飘泊江湖日见衰老,而梦中却看到那苏姬仍旧是那么年轻美貌啊!邻妇的捣衣声惊断了我的好梦,引起我对苏姬怀念不已的愁思。可以想象苏姬离去后,也会在黄昏时因为思念我而落泪。我面对重阳的满城风雨,又时近黄昏,悲秋景而忆及去妾,不觉泪沾满襟。清醒后,我用无聊的目光转视黄昏中的风雨西湖,见荷花零落,游船稀少,更增一番愁绪。

注释

(1)惜秋华:词牌名。为吴文英自度曲。此词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

(2)蛩:蟋蟀。

(3)翠微:山气的青缥色,此指山。

(4)残照:一作“斜照”。

(5)镜:指水平如镜。

(6)翳:遮盖。

(7)秦鬟:形容秦望山如美女发鬟。

(8)鸿:鸿雁。

(9)红萸:茱萸。

(10)东篱:指菊花。

(11)杵:指捶衣的木棒。

(12)秋娘:杜秋娘。此处代指去姬。

(13)芙蓉:指水芙蓉,即荷花。

创作背景

《惜秋华·重九》此词为抒写深秋怀抱而作。吴文英描述“重九”(包括“重九前一日”)的词,共有八首。这首“重九”词,据内容看,当是他晚年的作品。

拼音版

qiūhuá··zhòngjiǔ

xiǎngcánqióngbàngdēngqiánshìshuōshēnqiūhuái怀bàoshàngcuìwēishāngxīnluànyāncánzhào西jìngyǎnchénshāxiǎoyǐngqínhuányúnrǎoxīnhóng鸿huànliángjiànhóngmào

jiāngshàngrénlǎoshìdōngxiùránjuānhǎowǎnmèngchènlínchǔduànzhàjiāngchóudàoqiūniánglèishī湿huánghūnyòumǎnchéngqīngfēngxiǎoxiánlekànrónghuàchuánduōshǎo

作者简介

吴文英

吴文英

南宋著名朦胧词人

吴文英(1200—1268),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词风密丽。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