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苔深,念断无故人,轻敲幽户。细草春回,目送流光一羽。重云冷,哀雁断,翠微空,愁蝶舞。荡鸣澌,游蓬小,梦枕残云惊寤。
还识西湖醉路。向柳下并鞍,银袍吹絮。事影难追,那负灯床闻雨。冰溪凭谁照影,有明月、乘兴去。暗相思,梅孤瘦、共江亭暮。
《探春慢·龟翁下世后登研意》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描述作者清晨从思兄的睡梦中惊醒时的忧虑神情;下片用往日共游之地,共赏之景,共饮之乐衬出如今独游的悲伤和寂寥。全词景幽情深,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径苔深,念断无故人(4),轻敲幽户。细草春回(5),目送(6)流光一羽(7)。重云冷,哀雁断,翠微空,愁蝶舞。荡鸣澌(8),游蓬(9)小,梦枕残云惊寤。
研意山上石径幽深曲折,苍苔斑斑,少有行人。我因为怀念兄长龟翁去世,所以特地登研意山祭扫兄长之墓,并且轻敲墓碑,哀哀哭泣。春回大地,草发嫩芽,时光可过得真快呀!好像眼前的飞鸟,一瞬而逝又是一年中的春天了,可叹已不能再与龟翁同登此山了。空中寒云滚滚,雁声已绝,四周山色空蒙,眼前冥纸如愁蝶飞舞,处处一派凄凉景象。我心伤兄逝,而致眼前景象皆含哀伤。等惊醒过来,远眺天水际船帆点点,空旷一片。
还识西湖醉路。向柳下并鞍(10),银袍吹絮。事影(12)难追,那负灯床闻雨(14)。冰溪凭谁照影,有明月、乘兴去。暗相思,梅孤瘦(15)、共江亭暮。
去世的兄长啊,你还认识那条我与你共醉同游的西湖路吗?我与你曾在柳荫下并辔观赏西湖山水,身上的白袍随柳絮一齐飘拂。我俩像苏氏兄弟一样连床听雨夜话的那些快乐事,因为你兄长的逝世,已是永难再现。兄弟俩曾在一个明月夜登研意,在寒溪边踏雪访梅,如今我再临清溪,还能与谁共照溪影?我为兄长去世经常在暗中哀思不已,以致人比梅树还孤寂、消瘦;如今自己也如江亭外遥坠的夕阳一样,已近暮年矣。
(1)探春慢:词牌名。又名“探春”。《词谱》:“因此词宋人俱咏初春风景,或咏梅花,故名‘探春’。”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十二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
(2)龟翁:即吴文英亲兄翁逢龙,字际可(亦作季可),号石龟,四明人,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与吴潜同榜,官至平江通判。
(3)研意:山名,西湖观雪景处。
(4)径苔深,念断无故人:一本作“苔径曲深深,不见故人”。苔径,疑“苔径”二字误倒。念断,思念、梦醒之后。
(5)细草春回:化用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句意。春回:一本作“回春”。
(6)送:一本作“断”。
(7)一羽:即一箭。流光一羽,形容光阴似箭。羽:箭翎。在箭的尾部,用以保持方向。
(8)荡鸣澌:一本作“逞鸣鞭”。澌,通“斯”,河水流动声,亦指河水解冻时流动的冰块。
(9)蓬:飞蓬。
(10)柳下并鞍:《柳梢青·与龟翁登研意观雪怀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词中“怀癸卯岁朝断桥并马之游”,指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腊八这一天,兄弟二人登研意观雪,又在断桥柳下并马共游之乐。
(11)银抱吹絮:指雪花落在白色的长袍上。絮,喻雪花。谢道韫咏雪诗:“未若柳家因风起。”
(12)事影:即影事。佛家语。指世间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13)哪负:即哪里还能享有之意。
(14)灯床闻雨:即对床夜语,指兄弟团聚。苏轼《怀子由》:“对床老兄弟,夜雨鸣竹屋。
(15)梅孤瘦:一本作“梅孤鹤瘦”。
《探春慢·龟翁下世后登研意》此词是吴文英悼念他的兄长翁逢龙的作品,词题一作“忆兄翁石龟”。朱祖谋《梦窗词集小笺》:“按翁逢龙,号石龟,四明人,嘉定中平江通判。《宋诗纪事》,戴复古《石屏集》有《京口别石龟翁际可》诗。周公谨谓翁时可与吴君特为亲伯仲,时可名元龙,君特兄称石龟,殆时可昆弟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