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东风·春情

徐再思 〔元代〕 徐再思

一自多才间阔,几时盼得成合?今日个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瞧科。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要识得声音是我。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沉醉东风·春情》是元曲作家徐再思所在的一首散曲。这是一首风趣的情歌,曲子抓住富有戏剧性的一个瞬间场景,通过少女假借唱歌的行为,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怀春少女与心上人离隔多日而骤然相见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活泼纯真、热情聪慧的民间女子形象。全曲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素朴清新,简练明快,写得神态毕现,饶有情趣。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一自多才(2)间阔(3),几时盼得成合?今日个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瞧科(4)。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5),要识得声音是我。

自从与心爱的人多日分别,何时盼到跟他相聚过。今日猛然间见他从门前走过,想叫他一声又怕被别人发觉。我故意高声唱起离别时给他唱过的水调歌,他一定会听得出来唱歌的是我。

注释

(1)沉醉东风:曲牌名,南北曲兼有。北曲属双调,南曲属仙吕入双调。

(2)多才:对所爱的人的爱称。

(3)间阔:即久别。

(4)瞧科:看见,发现。科,元杂剧术语,表示舞台上演员动作、情态及后场所营造的特定效果。

(5)水调歌:《碧鸡漫志》载: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曾制《水调歌》。《水调》,是唐时大曲,其歌头称为《水调歌头》,此处的《水调歌》,当指《水调歌头》。

创作背景

男女情爱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它不能不受到阶级利益的制约。古代统治阶级出于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限制男女恋爱婚姻自由的礼法,给当时的青年男女带来很大痛苦。元代也不例外。这个严肃的社会课题进入了曲作家的视野,在他看到一对对无奈的分离时,感慨而作此曲。由于资料所限,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文学赏析

《沉醉东风·春情》这是一首风趣的情歌,用一个女子的口吻描写其内心独白,把怀春少女与心上人离隔多日而骤然相见的情景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来,塑造了一个活泼纯真、热情聪慧的民间女子形象。

曲子抓住富有戏剧性的一个瞬间场景,通过少女假借唱歌的行为,生动地呈现出她的性格,写得神态毕现,饶有情趣。少女的内心自述隐含其恋爱经历的描述,她与恋人阔别多时,首句用“一自”,表明从分手之后那一刻起,她的思念就没有停止过,她的思想非常单纯而朴素,只是“盼得成合”。而这时少女猛然间看到阔别已久的恋人从门前走过。“猛见他”的“猛”字,反映出从离别相思到相见的意外惊喜。但情郎并未瞧见她,惊喜之余又感到不足和不安。由此直逼出第五句:“待唤着怕人瞧科。”想要叫他,又怕被别人看见。这时候她非常着急。她灵机一动,高声唱起从前两人都很喜欢的《水调歌头》,以唤起恋人的记忆,让他循音而来,与自己再续前缘。姑娘的机智、热情、大胆、纯真,都在这放声歌唱的瞬间得到酣畅的表现。

作者抓住高声歌唱这样一个特定的片刻场景,把少女刹那间的微妙心理和丰富的精神活动凝定成诗。至于听到歌声后恋人的反应、二人的相见以及最终的结局,其实都不用再费笔墨。作者把后面所发生的一切都交给了读者,留下了任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

《沉醉东风·春情》全曲仅用白描,语言素朴清新,简练明快,不加藻饰,言语肖似人物口吻,将少女微妙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一个恋爱中急切情真的女子形象呼之欲出。

作者简介

徐再思

徐再思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约1280—1330),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人。与张可久、贯云石为同时代人。钟嗣成《录鬼簿》言其“好食甘饴,故号甜斋”。一生活动足迹似乎没有离开过江浙一带。散曲作品多写自然风景和闺阁之情。风格清丽,注重技巧。今人任讷将其散曲与贯云石(号酸斋)作品合辑为《酸甜乐府》,得其小令一百余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