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岑参 〔唐代〕 岑参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安史之乱时期诗人为送友人李判官而创作的,是一首雨中送客之作。诗人感慨经过安史之乱,开元盛世景象已然一去不返,表达了作者对盛世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西原驿路(1)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

驿路在西原山上穿行,看起来就像挂在城头似的,那江边的送客亭,有送行人雨中依依惜别。

君去试看汾水(2)上,白云犹似汉时秋(3)

李判官,你到汾水上的时候,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可还像汉武帝那个时代那样雄伟壮丽?

注释

(1)西原驿路:虢州城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

(2)汾水:河流名,发源于今陕西宁武,向西南流入黄河。

(3)汉时秋:汉朝的鼎盛时期。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至上元二年(761年),岑参出任虢州长史,其时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由于战乱,国土破碎,人民罹难,诗人亲眼见到过的开元盛世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拼音版

guózhōuhòutíngsòngpànguānshǐ使jìnjiàngqiū

西yuán驿guàchéngtóusànhóngtíngwèishōu

jūnshìkànfénshuǐshàngbáiyúnyóushìhànshíqiū

作者简介

岑参

岑参(诗雄)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717—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