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望月》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雨后夜月升起时的景观,紧扣“望”字写月升起时山海在月下变得光明灿烂,朦胧地透露出年轻诗人萌发的一种爱情。这首诗中作者采用了拟人与夸张的手法,使诗带上了幻想的色彩,诗作字数不多而形象鲜明,对仗工整。
四郊阴霭(1)散,开户半蟾(2)生。
当四野阴云消散的时候,打开窗户看见一弯月升在云上。
万里舒霜合(3),一条江练(4)横。
万里原野弥漫着一片霜雾,月下横着一条素练似的大江。
出时山眼(5)白,高后海心(6)明。
在它初升时山中泉眼透白,当它升高时海水透出明光。
为惜如团扇(7),长吟到五更。
只因为怜惜这像团扇的明月,一直不眠长吟到天色大亮。
(1)霭:云雾。
(2)半蟾:月亮从山头升起一半。
(3)合:满。
(4)江练:象白绢一样的江水。练:白绢。
(5)山眼:比喻月亮。
(6)海心:比喻月亮。
(7)团扇:古人以月喻团扇,此指月亮。
《雨后望月》这首诗是李白少年时在蜀中所作。从这首诗所展现的景象来看,大约写于李白隐居匡山的十年间。而从尾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看,似乎是诗人“有所思”而作,即朦胧地透露出年轻诗人萌发的一种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