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三首·其一

王粲 〔两汉〕 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càn)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七哀诗·西京乱无象》是其中第一首诗写诗人初离长安在郊外所见难民弃子的惨状,感叹于盛世的难得。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西京(1)无象(2)豺虎(3)遘患(4)

都城长安混乱无序,如狼似虎的董卓构成了这场祸乱。

复弃中国(5)去,委身(6)(7)荆蛮(8)

离开了居住多年的中原地带,托身来到南方的荆州避难。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9)

亲戚对我表示悲伤,朋友攀着我的车辕告别。

出门无所见,白骨(10)平原。

出门映人眼帘的,是白骨累累的大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11)草间。

路边有一个饥肠辘辘的妇女,正把亲生的婴儿放进草丛中丢弃。

(12)号泣声(13),挥涕独不还。

她虽然回头听到了婴儿的号哭.但还是挥泪毅然离去。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14)

我都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死,我母子两人都保全怎么可能呢!

驱马弃之去(15),不忍听此言。

我赶紧策马离开此地,不忍心再听到饥妇的哭诉。

南登霸陵(16)(17),回首望长安。

向南边走过汉文帝的陵墓,回头眺望混乱中的长安城。

(18)彼下泉人,(19)然伤心肝!

这时候我才理解了写《下泉》诗的作者的心情,想到这里不由自主地叹息起来。

注释

(1)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都城。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董卓挟持献帝迁都长安。

(2)无象:混乱得不成样子。象,法度。

(3)豺虎:指董卓部将李傕(jué)、郭汜(sì)等人。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五月,李、郭等人合围长安,六月入城,烧杀掳掠,城中死者万余人。

(4)遘患:作乱。遘,通“构”,构成。

(5)中国:京师。帝王所都为中,故古称京师为中国,这里指长安。

(6)委身:托身。委,托付。

(7)适:往。

(8)荆蛮:指荆州。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为蛮,荆州在南方,故称荆蛮。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9)追攀:攀车相送。依依不舍的情状。

(10)蔽:遮蔽,遮盖。

(11)弃:丢弃。

(12)顾:回头看。

(13)号泣声:指弃儿的啼哭声。

(14)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此句是“饥妇人”的话,意思是:连自己也不知身死何处,又怎能两相保全呢?完:全,保全。

(15)驱马弃之去:指诗人自己,因不忍看此惨象,连忙策马走开。

(16)霸陵:汉文帝的陵墓,在今陕西长安县东。汉文帝是两汉四百年中最负盛名的皇帝之一,这个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连同其后的汉景帝时期被史家称为“文景之治”。所以王粲在这里引以对比现实,抒发感慨。

(17)岸:高原,文帝陵因山起陵,建于原上。

(18)悟:领悟。

(19)喟:叹息。

创作背景

《七哀诗三首》此诗写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年六月,董卓部将李催、郭汜在长安作乱,大肆烧杀劫掠,这时王粲逃往荆州,依靠刘表以避难。此诗是王粲初离长安往荆州时所作。当时他是十六岁。

拼音版

āishīsānshǒu··

西jīngluànxiàngcháifānggòuhuàn

zhōngguówěishēnshìjīngmán

qīnduìbēipéngyǒuxiāngzhuīpān

chūménsuǒjiànbáipíngyuán

yǒurénbàocǎojiān

wénháoshēnghuīhuán

wèizhīshēnchùnéngliǎngxiāngwán

zhīrěntīngyán

nándēnglíngànhuíshǒuwàngchángān

xiàquánrénkuìránshāngxīngān

作者简介

王粲

王粲

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曾受到学者蔡邕的赏识。先依刘表,未被重用。后为曹操幕僚,备受曹操重用,官拜侍中,赐爵关内侯,在兴革制度、谋划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曹操征吴,病死途中。王粲一生以文才而闻名天下,与曹植并称为“曹王”,又是“建安七子”之一,在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他为“七子之冠冕”,著有诗、赋、论等60篇。多篇作品收入《文选》。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成《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