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姜夔 〔宋代〕 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是著名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没有着力描写灯市的繁华热闹,只是概括地描写了两种观灯人截然不同的境况,借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并隐含着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和忧时悲世的情感。以冷笔写热情,以乐景衬哀情,是此词的基本特色。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巷陌(1)风光纵赏(2)时,笼纱(3)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4)呵殿(5),只有乘肩小女(6)随。

街道上的风光,在纵情赏灯的时候,豪贵家的纱灯笼还未出门,门外的马儿已在嘶吼。我这白发苍苍的平民百姓,没有随从呼前拥后。只有相随作伴的小女,坐在自己的肩头。

花满市,月侵衣(7)少年情事老来悲(8)沙河塘(9)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少年时的赏心乐事,老来却是悲凉的感受。来到繁华的沙河塘上,初春稍微有点寒冷气候,看完了灯的游人们,慢慢地朝家中行走。

注释

(1)巷陌:街道的通称。

(2)纵赏:尽情观赏。

(3)笼纱:灯笼,又称纱笼。

(4)白头居士:作者自指。

(5)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6)乘肩小女:坐在肩膀上的小女孩。

(7)花满市,月侵衣:谓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侵:映照。

(8)少年情事老来悲:指作者的爱情悲剧。二十多岁时,姜夔在合肥曾有一位情人,后来分手了,但一直念念不忘,长久不得见,旧事上心头,无限惆怅。

(9)沙河塘:地名,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南五里。

创作背景

庆元三年(1197年)正月,当时词人已四十三岁,移家临安,依附于张鉴门下。姜夔在杭州见满市花灯,当空皓月,回忆起少年时元夕同游之乐事,而今情事已非,反成老来之悲,于是写下《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此词。

拼音版

zhètiān··zhēngyuèshíguāndēng

xiàngfēngguāngzòngshǎngshílóngshāwèichūxiānbáitóushìdiàn殿zhǐyǒuchéngjiānxiǎosuí

huāmǎnshìyuèqīnshàoniánqíngshìlǎoláibēishātángshàngchūnhánqiǎnkànliǎoyóurénhuǎnhuǎnguī

作者简介

姜夔

姜夔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少随父宦游汉阳。父死,流寓湘、鄂间。诗人萧德藻以兄女妻之,移居湖州,往来于苏、杭一带。与张镃、范成大交往甚密。终生不第,卒于杭州。工诗,尤以词称。精通音律,曾著《琴瑟考古图》。词集中多自度曲,并存有工尺旁谱十七首。其词清空峻拔,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诗说》《白石道人歌曲》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