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创作的送别词,作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起笔缴足送行题面,“东北”一联气势磅礴,不惟文武兼领,且用事恰切,寓意深刻。下片历数入蜀景色——庐山瀑、赤壁浪、铜鞮月,以阔其心胸,壮其行色。结韵回应篇首,万里雪飘,寒梅怒放,人品、友谊、别情,一总囊入,豪迈隽永,韵味无穷。这阕词,是作者把对于祖国的爱和对于战斗的友谊的爱,凝结在一起而又委宛地表达了出来的,所以读来感人至深。
蜀道登天(1),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3)诸葛表(4),西南(5)更草相如檄(6)。把功名(7)、收拾付君侯(8),如椽笔(9)。
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饯行。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希望借着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
儿女泪,君休(10)滴。荆楚(11)路,吾能说。要(12)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13)头千古浪,铜鞮(14)陌上(15)三更(16)月。正(17)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18)。
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
(1)蜀道登天:李白《蜀道难》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绣衣: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他们身着绣衣,以示尊贵。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
(3)东北看惊:指曹魏有惊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闻风心惊。
(4)诸葛表: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有《出师表》上蜀汉后主。
(5)西南:川蜀地处西南。
(6)相如檄: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xí席):檄文,即告示。
(7)功名:赞友人文才出众,足能立功建业。
(8)君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后泛指达官贵人,此指李正之。
(9)如椽笔: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笔,指大手笔,典出《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10)休:不要。
(11)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经之地。稼轩曾官湖南、湖北,故谓“吾能说”。
(12)要:请。
(13)赤壁矶: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苏轼以为是当年周瑜破曹之地,曾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赤壁赋》凭吊之。词的起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词的“千古浪”即由苏词而来。
(14)铜鞮:铜鞮在今湖北襄阳。
(15)陌上:田间。古代规定,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做“阡”,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叫做“陌”。
(16)三更:古代时间名词。古代把子时作为三更,一般用三更来指深夜。
(17)正:正值,正当时。
(18)相忆:相思;想念。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时稼轩罢居上饶。李正之是辛弃疾的好友,曾两度任江淮、荆楚、福建、广南路的提点坑冶铸钱公事(采铜铸钱),信州为当时主要产铜区,故李正之常驻信州。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稼轩作此词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