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折臂翁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鬚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棃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

无何天宝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搥折臂。

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新丰折臂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为《新乐府》组诗五十首中的第九首。此诗通过一位新丰折臂老人之自述,谴责唐玄宗对南诏国进行的不义战争。诗人劝谕执政者,当以历史教训为戒,倾听百姓“边功未立生人怨”之呼声,勿再寻衅恣事,邀取边功。此诗含蓄地揭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所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新丰(1)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鬚皆似雪。

新丰有个八十八岁的老人,头发、胡子、眉毛全都像雪一样白。

玄孙(2)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3)右臂折。

他的右臂已经断了,只得将左臂搭在他玄孙的肩上,由他的玄孙扶着向店前走来。

问翁臂折(4)几年,兼问(5)折何因缘(6)

我问他右臂折断有多久了,又问他是因何折断的。

翁云贯属新丰(7)县,生逢圣代(8)无征战。

他说:“我的籍贯就在新丰县,我出生在太平盛世,没有遭遇过战争。

惯听棃园(10)歌管声(9),不识旗枪与弓箭。

经常欣赏梨园子弟的歌唱演奏,连什么是旗枪和弓箭都不知道。

无何(11)天宝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谁知不久就赶上了天宝年间朝廷的大征兵,有三个成年男子的家庭,就要抽取一个当兵。

点得驱(13)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12)行。

抽取这些壮丁以后,要驱赶着他们去哪儿呢?要在五月里远征万里之外的云南。

闻道云南(14)泸水(15),椒花落时瘴烟(16)起。

听说云南有一条泸水,夏季椒花凋谢之时,泸水就会烟瘴弥漫。

大军徒涉(17)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大军徒步渡河的时候,河水会热得像滚汤一样,渡不过十个人就会有二三个死掉。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当时村里到处都是儿子告别爹娘、丈夫告别妻子那哀痛的哭声。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大家都说,前后几次远征云南的人足有千千万万,却没有一个能活着回来!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18)(19)中有名字。

我那年二十四岁,名字也在兵部征兵的名册之中。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20)大石搥折臂。

我不敢让人知道,趁着夜深的时候,偷偷地用一块大石头捶断了自己的右臂。

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21)

于是,我就因为既不能拉弓也不能摇旗,得以避免被远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22)拣退归乡土。

我不是感觉不到伤筋碎骨的痛苦,只是希望能够在选征兵丁时被淘汰,从而留在家乡。

此臂折(23)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这条胳膊已经折断了六十年,我虽然残废了一肢,但保全了性命。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如今每逢刮风下雨的寒夜,我的断臂都使我疼得彻夜难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但我不但不后悔,还为自己能够活到现在而欣喜。

不然当时泸水(25)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否则我也会死在泸水旁,连尸骨都没人收。

应作云南(26)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只能成为身死云南的望乡鬼,在万人坟里呦呦地哭号。

老人言,君听取。

这个老人的话,你一定要认真地听一听。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27),不赏边功防黩武。

你难道没听说过,开元年间的宰相宋璟,为了避免边将穷兵黩武而不赏边疆的战功?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28),欲求恩幸立边功。

你难道也没听说过,天宝年间的宰相杨国忠,为了得到皇帝的恩宠而鼓励征战?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30)折臂翁(29)

等不到建立战功,人民就会怨恨四起,若是不信,就请问问新丰的折臂老人吧。

注释

(1)新丰:县名。故城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

(2)玄孙:孙子的孙子。

(3)左臂凭肩:左臂扶在玄孙肩上。

(4)来:以来。

(5)致:招致。

(6)因缘:缘故。

(7)新丰:县名。故城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

(8)圣代:圣明时代。折臂翁大概生于开元中期,并在开元后期度过青少年阶段。开元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故称“圣代”。

(9)惯听棃园歌管声:一作“唯听骊宫歌吹声”。

(10)棃园:玄宗时宫庭中教习歌舞的机构。新丰是骊山华清官所在地,所以老翁能听到宫中飘出的音乐。

(11)无何:无几何时,不久。

(12)云南:此处指南诏。

(13)将:介词,以,用。

(14)云南:此处指南诏。

(15)泸水: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会合雅砻江以后的一段江流。

(16)瘴烟:即瘴气,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山林间因湿热蒸发而产生的一种能致人疾病的气体。

(17)徒涉:蹦水步行。汤:滚开的水。

(18)兵部:唐尚书省六部之一,主管中央及地方武官的选用、考查,以及有关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19)牒:文书。此处指徵兵的名册。

(20)将:介词,以,用。

(21)云南:此处指南诏。

(22)且图:苟且图得。

(23)来:以来。

(24)此臂折来:一作“臂折以来”。

(25)泸水: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会合雅砻江以后的一段江流。

(26)云南:此处指南诏。

(27)宋开府:指宋璟(jǐng),开元时贤相,后改授开府仪同三司。

(28)杨国忠: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拜相。

(29)新丰折臂翁:一作“折臂翁”。

(30)新丰:县名。故城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

创作背景

白居易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所作的《新乐府》五十篇,明确说明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这首诗题下原有小序:“戒边功也。”公开声明此诗旨在谴责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的穷兵黩武。南诏是在云南大理一带建立的白族少数民族政权。开元十六年(738年),唐玄宗封南诏王阁逻凤为云南王。天宝九载(750年),云南太守张虔陀因侮辱阁逻凤,挑起战争。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攻打南诏,大败。杨国忠当政,派剑南留后李宓继续用兵,又遭全军覆没。李唐王朝前后死伤士兵二十余万人,国力大伤。安禄山得以乘机起兵,发动叛乱。从此,一度繁荣富强的唐帝国彻底走向衰退。诗人有感于此,写下了这首沉痛激愤的《新丰折臂翁》。

拼音版

xīnfēngzhéwēng

xīnfēnglǎowēngshítóubìnméijiēshìxuě

xuánsūnxiàngdiànqiánxíngzuǒpíngjiānyòuzhé

wènwēngzhéláiniánjiānwènzhìzhéyīnyuán

wēngyúnguànshǔxīnfēngxiànshēngféngshèngdàizhēngzhàn

guàntīngyuánguǎnshēngshíqiānggōngjiàn

tiānbǎozhēngbīngyǒusāndīngdiǎndīng

diǎnjiāngchùyuèwànyúnnánxíng

wéndàoyúnnányǒushuǐjiāohuāluòshízhàngyān

jūnshèshuǐtāngwèiguòshírénèrsān

cūnnáncūnběishēngāiérbiéniángbié

jiēyúnqiánhòuzhēngmánzhěqiānwànrénxínghuí

shìshíwēngniánèrshíbīngdiézhōngyǒumíng

shēngǎnshǐ使rénzhītōujiāngshíchuízhé

zhānggōngkāncóngshǐmiǎnzhēngyúnnán

suìjīnshāngfēiqiějiǎntuì退guīxiāng

zhéláiliùshíniánzhīsuīfèishēnquán

zhìjīnfēngyīnhánzhídàotiānmíngtòngmián

tòngmiánzhōnghuǐqiělǎoshēnjīnzài

rándāngshíshuǐtóushēnhúnshōu

yīngzuòyúnnánwàngxiāngguǐwànrénzhǒngshàngyōuyōu

lǎorényánjūntīng

jūnwénkāiyuánzǎixiāngsòngkāishǎngbiāngōngfáng

yòuwéntiānbǎozǎixiāngyángguózhōngqiúēnxìngbiāngōng

biāngōngwèishēngrényuànqǐngwènxīnfēngzhéwēng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