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邶风·匏有苦叶》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写一位年轻女子在渡口焦急地等待她的情人过河来与她相会,在河水未结冰时能娶她为妻,在愿望未实现时,她还要继续等待下去。全诗四章,通过情境、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再现了女子又焦灼又喜悦的心情。
匏(2)有苦(3)叶,济(4)有深涉(5)。深则厉(6),浅则揭(7)。
葫芦带叶叶儿黄,济水深处也能䠀。水深连着衣裳过,水浅提起长衣裳。
有弥(8)济盈(9),有鷕(10)雉鸣。济盈(9)不濡(11)轨(12),雉鸣求其牡(13)。
白水茫茫济河满,野鸡吆吆将谁唤。水满不过半轮高,野鸡婆把公鸡叫。
雝雝(14)鸣雁,旭日(15)始旦(16)。士如归妻(17),迨(18)冰未泮(19)。
雁鹅声声唤雁鹅,太阳一出红济河。哥如有心来娶妹,莫等冰封早过河。
招招(20)舟子(21),人涉(22)卬否(23)。人涉(22)卬否(23),卬须(24)我友(25)。
船夫摇摇把船摆,旁人过河我等待。旁人过河我等待,等个人儿过河来。
(1)邶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邶,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汤阴南。
(2)匏:葫芦之类。
(3)苦:一说苦味,一说枯。意指葫芦八月叶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
(4)济:水名。
(5)涉:一说涉水过河,一说渡口。
(6)厉:本义是衣服下垂的带子,此处意谓衣带漂浮。一说不解衣涉水,一说拴葫芦在腰泅渡。
(7)揭:提起下衣渡水。
(8)弥:大水茫茫。一作“㳽”。
(9)盈:满。
(10)鷕:雌山鸡叫声。
(11)濡:沾湿。
(12)轨:车轴的两端。
(13)牡:雄雉。
(14)雝雝:大雁叫声和谐。
(15)旭日:初升的太阳。
(16)旦:天大明。
(17)归妻:娶妻。
(18)迨:趁着。
(19)泮:通“牉”,合,指封冻。
(20)招招:招唤之貌,一说摇橹曲伸之貌。
(21)舟子:摆渡的船夫。
(22)人涉:他人要渡河。
(23)卬否:即我不渡河之意。卬,代词,表示“我”。否,不。
(24)须:等待。
(25)友:指女子要等待的人。
据毛诗旧序称,此诗为“刺”卫宣公与夫人“并为淫乱”之作;连颇不尊序的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亦以为“其说可从”。现代学者拂去旧说之附会,认为《邶风·匏有苦叶》此诗是一位女子在济水岸边等候情人时所唱的民歌。
《邶风·匏有苦叶》一开篇,「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正值炎热的八月,葫芦叶子发枯,内部已然成熟。济水深处也得渡。,「深则厉,浅则揭。」要是水深,那就没办法,只能沾湿了裙角缓缓地过河;水浅的话,那就提起旃角步履轻盈地大步向前:简简单单六个字,恰切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大胆、勇敢和聪慧。
「有弥济盈,有鹭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济水丰盈得仿佛要漫过岸边一样,水面波光粼粼,阳光打在上面好似荧光千点。还好河水没有漫过车轴,免去不少担心,岸边草丛里的野鸡叫得正欢,声声鸟鸣响彻渡口,看来它们是求偶心切。这一章几乎都是景物描写,诗人将野稚与女主人公进行对比,突出她等待意中人归来的焦急心情。
「雕雒鸣雁」一句暗示此时此刻天空中划过雁影,一行大雁一字排开边鸣边飞,女子暗自担忧时光的飞逝,转眼就到冬天,嘶鸣的大雁似乎都在催促着姑娘早日完成婚嫁。女子之所以有此担忧是因为在古代有一个习俗,当冬天里河水结冰的时候,就要停办婚嫁之事。
「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天刚蒙蒙亮.旭日的光辉打在叶子的露珠上,折射出七彩的光芒男子啊,你如果想成婚,可一定要赶在冰还未结之时啊:这一段将女子的急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招招舟子,人涉印否。」姑娘的等待没有白费,万顷碧波上出现了一只摆渡船,那必定是远方的归客。女为悦己者容,姑娘喜不自胜,恨不得用铜镜照照此时的容貌,船夫似乎对女子的万般焦急早有察觉,老远就开始召唤:「有人吗?快上船啊!」殊不知,这位姑娘并非要上船而是在等船。「不涉印否,印须我友。」听到船夫的招呼,姑娘也焦急地解释道:「我哪里是要上船啊,我是在这等我朋友呢。」
结尾「印须我友」,女子用朋友来掩饰等待情人的真实目的,答得含蓄而巧妙,形象地表现出女子的娇羞和矜持。
《匏有苦叶》通过情境、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再现了一名在渡口等候情人的女子焦灼而又喜悦的心情。在短短的一首小诗里,有山有水,有人有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