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匏有苦叶

诗经 〔先秦〕 诗经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邶风·匏有苦叶》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写一位年轻女子在渡口焦急地等待她的情人过河来与她相会,在河水未结冰时能娶她为妻,在愿望未实现时,她还要继续等待下去。全诗四章,通过情境、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再现了女子又焦灼又喜悦的心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2)(3)叶,(4)有深(5)。深则(6),浅则(7)

葫芦带叶叶儿黄,济水深处也能䠀。水深连着衣裳过,水浅提起长衣裳。

(8)(9),有(10)雉鸣。济(9)(11)(12),雉鸣求其(13)

白水茫茫济河满,野鸡吆吆将谁唤。水满不过半轮高,野鸡婆把公鸡叫。

雝雝(14)鸣雁,旭日(15)(16)。士如归妻(17)(18)冰未(19)

雁鹅声声唤雁鹅,太阳一出红济河。哥如有心来娶妹,莫等冰封早过河。

招招(20)舟子(21)人涉(22)卬否(23)人涉(22)卬否(23),卬(24)(25)

船夫摇摇把船摆,旁人过河我等待。旁人过河我等待,等个人儿过河来。

注释

(1)邶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邶,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汤阴南。

(2)匏:葫芦之类。

(3)苦:一说苦味,一说枯。意指葫芦八月叶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

(4)济:水名。

(5)涉:一说涉水过河,一说渡口。

(6)厉:本义是衣服下垂的带子,此处意谓衣带漂浮。一说不解衣涉水,一说拴葫芦在腰泅渡。

(7)揭:提起下衣渡水。

(8)弥:大水茫茫。一作“㳽”。

(9)盈:满。

(10)鷕:雌山鸡叫声。

(11)濡:沾湿。

(12)轨:车轴的两端。

(13)牡:雄雉。

(14)雝雝:大雁叫声和谐。

(15)旭日:初升的太阳。

(16)旦:天大明。

(17)归妻:娶妻。

(18)迨:趁着。

(19)泮:通“牉”,合,指封冻。

(20)招招:招唤之貌,一说摇橹曲伸之貌。

(21)舟子:摆渡的船夫。

(22)人涉:他人要渡河。

(23)卬否:即我不渡河之意。卬,代词,表示“我”。否,不。

(24)须:等待。

(25)友:指女子要等待的人。

创作背景

据毛诗旧序称,此诗为“刺”卫宣公与夫人“并为淫乱”之作;连颇不尊序的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亦以为“其说可从”。现代学者拂去旧说之附会,认为《邶风·匏有苦叶》此诗是一位女子在济水岸边等候情人时所唱的民歌。

拼音版

bèifēng··páoyǒu

páoyǒuyǒushēnshèshēnqiǎn

yǒuyíngyǒuyǎozhìmíngyíngguǐzhìmíngqiú

yōngyōngmíngyànshǐdànshìguīdàibīngwèipàn

zhāozhāozhōurénshèángfǒurénshèángfǒuángyǒu

作者简介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