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是毛泽东作于1955年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该诗通过对春游长沙情景的回顾与追叙,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而且表现了诗人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的宽阔胸怀。
春江(1)浩荡暂徘徊(2),又踏层峰(3)望眼开。
刚刚畅游了碧波荡漾的湘江,又踏上了峰峦层叠的岳麓山,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风起绿洲(4)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5)。
远远看到橘子洲上树木摇动,长江上卷起阵阵波浪;雨从那青青原野上直向山上扑来。
尊前(6)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7)。
老友相会,举杯畅饮,谈笑之间,更觉友情依旧;世界上有些人为一己私利,就如鸡虫一般争斗不已,实在可悲。
莫叹韶华(8)容易逝,卅年(9)仍到赫曦台(10)。
回想三十年前事,不要感叹人生易老,今日不是又登上岳麓山的赫曦台了吗?
(1)春江:指春天涨水的湘江。
(2)暂徘徊:即短暂流连。暂,指畅游湘江的时间短暂。
(3)层峰:山峰层叠,这里指的是岳麓山山峰。
(4)绿洲:指橘子洲,在长沙的湘江中间的一块陆地。
(5)上山来:指山的顶峰。
(6)尊前:即宴席上。尊,同“樽”,酒杯。
(7)域外鸡虫事可哀: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缚鸡行》的诗句。鸡虫,指某个大国(应该是指苏联)领导层内部的权力斗争。
(8)韶华:美好的年华,指人的青年时代。
(9)卅年:即三十年。毛泽东曾于1925年游历岳麓山,到此次重游旧地,恰是三十年。
(10)赫曦台:在岳麓山的岳麓书院。南宋朱熹称岳麓山顶为赫曦,后因此山上的台为赫曦台。清代因山上台毁,将原“赫曦台”匾额悬挂于岳麓书院“前台”,由此前台更名为“赫曦台”。赫曦,光明盛大的样子。
1955年,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农村合作化运动。1955年6月,毛泽东到湖南考察农村合作社情况。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的周世钊陪同毛泽东游览长沙岳麓山,写了一首《七律·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随信件寄给毛泽东。毛泽东收到信件后于1955年10月4日回信,信中就附有这首和周世钊的七律诗。《七律·和周世钊同志》这首诗也是为了鼓励农村运动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