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充分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形象真切地描绘出晓行途中的景色。诗的上半首以写景为主,描写了“飞沙”、“露气”、“残月”、“鸣声”等景物,下半首以抒情为主,情景交融,以景寄情,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清警空灵,意境幽切深远,语言清新。
人语梦频惊,辕铃(1)动晓征(2)。
人语喧腾时时惊断晓梦,辕铃叮呤准备即将早行。
飞沙沈露气,残月带鸡声。
清晨的露气夹带着飞沙,天边的残月伴随着鸡鸣。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3)五更。
旅途漫漫,远隔家山千里之遥,归心迢迢,萦绕他乡夜半五更。
回怜江上宅(4),星汉近平明。
回首怜望江上曾经栖身的住宅,正是星移斗转天色泛明的时分。
(1)辕铃:驾马的车辕,马颈上的铃声。
(2)晓征:早行。
(3)折:萦绕。
(4)江上宅:家人所在的汉阳草堂。
公元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刚及弱冠之年的诗人,辞别四川故乡负笈远行,孤身一人独去江河湖海之中“闯世界”。《晓行》此诗即写于诗人由汉阳入都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