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中作

岑参 〔唐代〕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作者辞家赴安西在大漠中行进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同时也显现出一种从军的豪情。全诗选取了沙漠旅途中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走马(1)西来(2)欲到天,辞家(3)见月两回圆(4)

驰马西来仿佛已经到了天边,自从离别家乡已见两度月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5)万里(6)人烟(7)

今天夜里不知将到哪里住宿,平沙莽莽一望无际不见人烟。

注释

(1)走马:骑马疾走;驰逐。《诗经·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2)西来:指离开长安赴安西。

(3)辞家:告别家乡,离别家园。《后汉书·方术传下·上成公》:“其初行久而不还,后归,语其家云:‘我已得仙。’因辞家而去。”

(4)见月两回圆:表示两个月。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5)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大漠。南朝梁·何逊《慈姥矶》诗:“野雁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6)绝:没有。

(7)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创作背景

《碛中作》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从诗中“辞家见月两回圆”之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月了。诗人回顾两个月的行程,如今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月亮,一轮明月照在平沙莽莽的沙漠上,他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想到月圆人未归,于是写下了这首绝句。

拼音版

zhōngzuò

zǒu西láidàotiānjiājiànyuèliǎnghuíyuán

jīnzhīchù宿píngshāwànjuérényān

作者简介

岑参

岑参(诗雄)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717—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