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满江红·燕子楼中》是南宋文学家文天祥囚居金陵时所作的一首词。上片以燕子楼暗指自己被囚于燕京的岁月,以“乘鸾仙阙”比喻年轻时中状元、仕途一帆风顺的美好景象,但突然遭遇牢狱生涯、国破家亡,于是肌玉暗消,以泪洗面。下片在和缓的语气中,塑造了美人向旧主墓阡倾泻血泪的意象,表达出国家虽然覆灭,但自己依然矢志不渝的精神。该作品一改词人的豪放文风,以香草美人寄托国家大事,风格婉约清丽。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楼(1)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2)。肌玉暗消衣带缓(3),泪珠斜透花钿(4)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燕子楼中,又煎熬过去了几度春秋岁月。怀念青春美好时光,正像美人乘鸾上仙阙,都已梦幻般飘逝。容颜悄悄地枯萎,衣带渐渐地宽缓,成串的珠泪滚落,湿透了花钿鬓侧。最无缘无故的是,芭蕉叶影倒映上窗纱,青灯又恰恰熄灭。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5)阡(6)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7)。
曲池合拢,高台倾毁,人问万事,哪能一一诉说。面对着南阳阡墓,襟袖上洒满了泪血。人情世态,就像变化无常的风雨;我矢志不移,本来就是一轮不变的明月。可笑乐昌公主,曾有过那么一段美好风流的时光。最终不免铜镜残缺。
(1)燕子楼:在江苏铜山县城西北隅。张建封筑。
(2)鸾仙阙:江淹《别赋》: “驾鹤上汉,骖鸾腾天。”仙阙:仙境。
(3)衣带缓:指消瘦,古诗: “衣带日以缓。”
(4)花钿:古代妇女头上妆饰。沈约《丽人赋》: “陆离羽佩,杂错花钿。”
(5)南阳:今河南沁阳县。
(6)阡:墓道,指王清惠所葬地。
(7)菱花缺:指南朝徐德言、乐昌公主破镜重圆事。
祥兴二年(1279年),文天祥被俘后的第二年,他押解赴元大都(今北京市)途中经夷山,见到王清惠所写的《满江红》词,因为王清惠与文天祥的经历很相似,文天祥深为感动。但他认为王清惠词的末句“问姐娥,于我肯相容,同圆缺”,态度不坚决,有企图自身幸免而能苟安之意。因此,文天祥遂用王清惠的口气,用王词的原韵,代她写了一首《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文天祥在写了《满江红·代王夫人作》之后,余意未尽,大约在一两年之后,又按王清惠词的原韵,和作了一首《满江红·燕子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