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扬子江

丁仙芝 〔唐代〕 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渡扬子江》是唐代诗人丁仙芝创作的一首秋景诗,此诗八句四十字,抓住了船行江中,人的视野灵活变化的特点来布设景物,构思新颖。诗人感受独特,诗中画面新鲜。全诗写秋景、秋声,都从船上人的视觉、听觉的感受入手,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秋景诗的地方。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桂楫(1)中流(2)望,空波(3)两岸明。

船行到江心的时候我抬头远望,只见两岸的景色清晰地映照在辽阔的水面上。

(4)扬子驿(5),山出润州(6)城。

扬子驿盖在树林的开阔处,而对面的润州城则矗立在群山中。

海尽(7)边阴(8)静,江寒(9)朔吹(10)生。

海的尽头岸边上阴暗幽静,江面上来自北方的秋风吹起了阵阵的寒意。

(11)(12)枫叶下,淅沥(13)(14)秋声。

枫叶掉落的淅沥声中,岸边送来了秋天的讯息。

注释

(1)桂楫:桂木做成的船桨,这里指代船。

(2)中流:江中。

(3)空波:空明浩瀚的水波。

(4)开:显现。

(5)扬子驿:扬子津旁边的驿站,为沟通长江南北的要津。

(6)润州:唐代州名,故址在今镇江市。

(7)海尽:长江尽处则达于海,指江水入海之处。

(8)边阴:边地的云气。

(9)江寒:江上寒意袭人。

(10)朔吹:北风。

(11)更:又。

(12)闻:听到,听见。

(13)淅沥:拟声词,这里指落叶声。

(14)度:度过,此处指传送。

创作背景

作者丁仙芝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登进士第,直至开元十八年(730)仍未授官,仕途偃蹇,后官仕余杭县(今属浙江)尉,《渡扬子江》是作者被调任余杭县尉渡过长江时所作。

拼音版

yángjiāng

guìzhōngliúwàngkōngliǎngànmíng

línkāiyáng驿shānchūrùnzhōuchéng

hǎijìnbiānyīnjìngjiānghánshuòchuīshēng

gèngwénfēngxiàqiūshēng

作者简介

丁仙芝

丁仙芝

唐代进士第

丁仙芝(705-763),一作先芝,字元祯,润州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初,举进士不第,开元十三年(725)登进士第,官主簿、余杭尉。《全唐诗》存诗十四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