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清代〕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浩荡离愁(1)白日斜,吟鞭(2)东指(3)天涯(4)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落红(5)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6)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是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注释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

(3)东指:东方故里。

(4)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

(5)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6)花:比喻国家。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于是写下此诗。

拼音版

hàishī··

hàodàngchóubáixiéyínbiāndōngzhǐtiān

luòhóngshìqínghuàzuòchūngènghuā

作者简介

龚自珍

龚自珍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仁宗嘉庆举人,任内阁中书;宣宗道光进士,迁宗人府主事、礼部主客司主事等,长期困厄下僚。在京期间,加入宣南诗社。晚年辞官归里。论学强调经世致用,并据公羊学三世变易说提出进化发展观,开社会改革之风,为近代思想先驱,与同时的魏源并称“龚魏”。其诗文多讥剌时政之弊。有《定盦文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