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夜坐二首》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二首承第一首而来,着重揭露清王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并要求打破这种“一睨人才海内空”的局面,冲破束缚的罗网,期望实现自己革新现实的理想。这两首诗对仗工稳,想象奇特,典故驾驭娴熟,用比喻象征手法自抒胸臆,充满浪漫主义的瑰奇色彩。诗中将个人感慨与时代脉搏联系在一起,因而使抒怀之作有了更深的社会意义,同时使诗风更为郁怒横逸,清深渊雅,读来有唱叹之致。
沉沉(1)心事北南东(2),一睨(3)人材(4)海内(5)空。
整日心事重重放眼南北西东,一览英雄人才天下只觉空空。
壮岁(6)始参周史(7)席,髫年(8)惜堕(9)晋贤风(10)。
壮年才身入国史馆任得一职,自幼愤世嫉俗身染晋贤之风。
功高拜将(11)成仙(12)外,才尽回肠荡气(13)中。
幻想登坛为将功成求仙而去,才能消磨于回肠荡气诗词中。
万一禅关(14)砉然破(15),美人(16)如玉剑如虹。
万一有一天禅关豁然被打开,美人如莹玉剑气喷吐如长虹。
(1)沉沉:重重,沉重的样子。
(2)北南东:即东西南北,指四方。
(3)一睨:犹一瞥,一眼看去。睨,斜着眼睛看。
(4)人材:有才能的人。现多写作“人才”。
(5)海内:即国内。
(6)壮岁:壮年。诗人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以举人任内阁中书,次年参加国史馆重修《清一统志》的工作,任校对官,时年三十,故言“壮岁”。
(7)周史:周代的史官,这里泛指史官。
(8)髫年:指童年。古时幼童垂发,称垂髫。
(9)惜堕:此为反语,实则诗人并不可惜。堕,坠落,这里指身染。
(10)晋贤风:原指晋初阮籍、嵇康等人为反对司马氏的所谓“礼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清谈风气。此借指议论时政的风气。
(11)拜将:指西汉韩信事。韩信(?—前196),汉初名将,淮阴人,少时家贫,曾乞食漂母,因受淮阴屠中少年胯下之辱,从项梁举兵,后辗转归汉,拜为大将,与张良、萧何合称“汉初三杰”。
(12)成仙:指西汉张良事。张良(?—186),汉初大臣,字子房,城父人。他佐刘邦灭项羽后,定天下,封留侯,晚年学道求仙,为道家养生及辟谷之术。
(13)回肠荡气:本指肠为之转,气为之舒,即所谓感心诱耳,缠绵动人,后多形容文艺作品感人至深。这里用来指感人至深的诗词。
(14)禅关:佛教禅宗认为修行悟道必经的重要关口。此借喻清王朝进行严酷思想统治和束缚人才的清规戒律。
(15)砉然破:这里是突然打破禅关,领悟要道的意思。砉然,形容东西破裂时发出的声响。
(16)美人:喻作者追求的美好理想。
《夜坐二首》这两首诗写于道光三年癸未(1823),诗人第四次入京参加会试落第之后。龚自珍是一位眼光敏锐和颇具时代感的有志之士,“引公羊义讥切时政,诋诽专制”“文章忘忌讳,才气极纵横”。他在保守官僚眼里,却是言语“怪诞”,放荡不羁的“狂士”,因此他纵然身怀绝世之才,却被人有意压抑不用,科场屡屡受挫。早在道光元年(1821),诗人应考军机章京,就因权贵阻挠而落选。第四次落第之后,诗人心情苦闷,有感于清王朝的科举制度摧残人才,写下这两首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