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莺

李煜 〔五代〕 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秋莺》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写一只黄莺在深秋时节还未南飞避寒,劝其不要在此处留恋,应当尽快南归,表现出李煜对残酷的政治斗争的惧怕和对自己处境的担优。全诗托物言志,纯用“赋体”,不事雕琢,以简驭繁,以明白晓畅的诗句表现了生活的苦楚,让人产生无限的同情悲悯,教人神思黯然。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残莺(1)何事(2)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黄莺啊黄莺,你怎么还不知道现在已经是寒秋时节了,为什么还在这深暗的树林里独自翱翔呢?

老舌百般(3)倾耳(4),深黄一点入烟流。

侧着耳朵仔细聆听老莺的鸣叫声,但始终听不明白它在鸣叫着什么,看着它飞向空中,渐渐变成深黄色的一点,不见了踪影。

栖迟(5)背世(6)悲鲁(7)浏亮(8)如笙碎在(9)

我和这老莺一样,与这世事相背,迟钝笨拙,虽然鸣声依旧,但是已经不连贯了,破碎不堪。

莫更留连(10)好归去,露华(11)凄冷蓼花愁。

黄莺啊,你莫要留恋深暗的树林,赶快归南避寒去吧,树林里有什么好处呢?露水蓼花,让人心生凄冷,心里发愁。

注释

(1)残莺:本指晚春的莺啼,这里乃后主自比。

(2)何事:嗔怪自诘的声口,悔恨自家为何不识时务。然欲致这层妙悟,必先明作者残莺自况,托物言志的写法,则“秋”字也非闲文,读诗不可不察。

(3)老舌百般:犹“老舌百啭”。

(4)听:出句煞尾字,去声,仄。《平水韵》属“二十五径”。

(5)栖迟:游息,隐遁。《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朱熹《诗集传》:“栖迟,游息也。”西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七》:“夫以邓生之才,参拟王佐之略,损翮弭鳞,栖迟刀笔之间,岂以为谦,势诚然也。”

(6)背世:与世俗主流相左。三国魏曹植 《七启》:“予闻君子不遯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

(7)悲鲁:指亡国之痛。

(8)浏亮:乐声清脆明朗。

(9)缑:即缑氏山,在河南偃师。

(10)留连:留恋不止,依恋不舍。

(11)露华:露水。

创作背景

《秋莺》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应当是李璟原册立的太子李弘冀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毒杀了自己的叔父,李煜为了免除太子对自己的怀疑,而决定隐居时所作。

拼音版

qiūyīng

cányīngshìzhīqiūhéngguòyōulínshàngyóu

lǎoshébǎibānqīngěrtīngshēnhuángdiǎnyānliú

chíbèishìtóngbēiliúliàngshēngsuìzàigōu

gèngliúliánhǎoguīhuálěngliǎohuāchóu

作者简介

李煜

李煜(千古词帝)

南唐末代君主、诗人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李璟第六子。国破降宋。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卓绝非凡。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现存词可确定者三十八首,存诗十六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