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咏梅月

陈亮 〔宋代〕 陈亮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点绛唇·咏梅月》是南宋词人陈亮所写的一首咏物词,被收入《全宋词》。上片写月光映照着水边梅影,自己小坐窗前,幽情、暗香交织融会。下片写清辉幽芳伴我入梦,梦中向千里外的友人致意,并表示即使风雨折磨,自己高洁的情操也不会改变。词人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用月和梅饱经摧残而品格依旧来表达词人屡遭打击而毫不屈服的内心品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2)小窗如昼(3),情(4)(5)(6)

整夜思念着远方的知音,在清澈的池水边,横斜着清瘦稀疏的梅花影子。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一样,那一缕缕情思、一阵阵暗香,都透出在这幽静的夜晚。

清入梦魂(7)千里人长久(8)。君知否?雨僝云僽(9)(10)格调(11)依旧(12)

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将伴人进入梦乡,梦中很可能见到远在千里外的长久思念的知音。你知道不,纵然屡遭风吹雨打的摧残,梅的品格还是依然如故。

注释

(1)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得名。

(2)水边清浅横枝瘦:句意为清澈的浅水池边横斜着稀疏的梅花枝条。横枝,指横向生出的梅枝。瘦,指梅的枝条稀疏。

(3)小窗如昼:形容月光明亮,照得窗前如同白昼。昼:白天。

(4)共:和。

(5)俱:一起。

(6)透:透出,透过。

(7)清入梦魂:即“魂入清梦"的倒装,指梅和月的灵魂品质进入了我清幽的梦境。

(8)千里人长久: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意。意为祝愿千里外的知音天长地久。

(9)雨僝云僽:梅月经受雨和云的折磨。僝僽:折磨。黄庭坚《宴桃源》:“天气把人僝僽,落絮游丝时候。”

(10)倦:指屡次(遭受雨和云的折磨)。

(11)格调:品格和情调,此处专指品格。

(12)依旧:像以前一样,指品格不变。

创作背景

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天,词人从浙江东阳赶赴江西探望自己的好友辛弃疾,两人共商恢复中原、抗击金军的大计,并且邀请了另外一位朋友朱熹来到紫溪(今江西铅山南)相聚。词人与辛弃疾先是一同游览了鹅湖寺(今铅山东北),后来又赶到紫溪等待朱熹相聚,由于朱熹有事未能前来,词人于是便辞别辛弃疾东归。词人走后,辛弃疾作了一首《贺新郎》词,词人看到后,就写了《点绛唇·咏梅月》这首词来赠答。

拼音版

diǎnjiàngchún··yǒngméiyuè

xiāngshuǐbiānqīngqiǎnhéngzhīshòuxiǎochuāngzhòuqínggòngxiāngtòu

qīngmènghúnqiānrénchángjiǔjūnzhīfǒuchányúnzhòujuàndiàoháijiù

作者简介

陈亮

陈亮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存词70余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