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是晋宋之际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描述了作者“遇火”前后的生活情景和心情,很是真切,也很自然。遇火前后作者心情由平静到不平静,几经波折,多种变化,但都显得入情入理,毫不给人以故作姿态之感。诗人以隐耕为主线,襟怀婉转明述,使诗臻于完美。
草庐(1)寄(2)穷巷(3),甘(4)以辞(5)华轩(6)。
茅屋盖在僻巷边,远避仕途心甘愿。
正夏长风(7)急,林室(8)顿(9)烧燔(10)。
当夏长风骤然起,林园宅室烈火燃。
一宅无遗宇(11),舫(12)舟荫门前(13)。
房屋焚尽无住处,船内遮荫在门前。
迢迢(14)新秋夕(15),亭亭(16)月将圆。
初秋傍晚景远阔,高高明月又将圆。
果菜始复生(17),惊鸟(18)尚未还。
果菜开始重新长,惊飞之鸟尚未还。
中宵(19)伫(20)遥念(21),一(22)盼(23)周(24)九天(25)。
夜半久立独沉思,一眼遍观四周天。
总发(26)抱孤介,奄(27)出(28)四十年。
年少守操即谨严,转眼已逾四十年。
形迹(29)凭(30)化(31)往(32),灵府(33)长独闲。
生命托付与造化,内心恬淡长安闲。
贞刚(34)自(35)有质(36),玉石乃非坚。
我性坚贞且刚直,玉石虽坚逊色远。
仰想(37)东户(38)时,余粮宿(39)中田(40)。
遥想东户季子世,余粮存放在田间。
鼓腹(41)无所思(42),朝起暮归眠。
饱食终日无忧虑,日出而作日入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43)灌我园(44)。
既然我未逢盛世,姑且隐居浇菜园。
(1)草庐:即作者归田后营建的“草屋八九间”。
(2)寄:寄托,依附。
(3)穷巷:偏僻的村巷。
(4)甘:自愿。
(5)辞:拒绝,告别。
(6)华轩:指达官富贵乘坐的漂亮的车子,这里代指仕宦生活。轩,古代一种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轻便车。
(7)长风:大风。
(8)林室:林木和住宅。从此诗“果菜始复生”句可知,大火不仅焚毁了房屋,连同周围的林园也一并遭灾。
(9)顿:顿时,立刻。
(10)燔:烧、炙。
(11)宇:屋檐,引申为受覆庇、遮盖处。
(12)舫:船。
(13)荫门前:谓遮荫于门前。林室皆焚毁,只有门前的航舟内尚有遮荫处。
(14)迢迢:遥远的样子。这里形容秋夕景象的空阔辽远。
(15)新秋夕:初秋的傍晚。
(16)亭亭:高远貌。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17)始复生:开始重新生长。
(18)惊鸟:被火惊飞的鸟。
(19)中宵:半夜。
(20)伫:长时间地站立。
(21)遥念:追想很远的往事。念:常思。
(22)一:句首助词,无义。
(23)盼:顾盼,凝视及环视。
(24)周:遍,遍及。
(25)九天:这里指整个天地。
(26)总发:即“总角”,称童年时代。古时儿童束发于头顶。
(27)奄:忽,很快地。
(28)出:超出。
(29)形迹:身体,指生命。
(30)凭:任凭。
(31)化:造化,自然。
(32)往:指变化。
(33)灵府:指心。
(34)贞刚:坚贞刚直。
(35)自:本来。
(36)质:品质、品性。
(37)仰想:遥想。
(38)东户:指传说中上古太平时代的帝王东户季子。
(39)宿:安放,存放。
(40)中田:即田中。
(41)鼓腹:饱食。
(42)无所思:无忧无虑。
(43)遂:就。
(44)灌我园:浇灌我的田园。这里指隐居躬耕。
戊申岁是晋安帝义熙四年(408),陶渊明四十四岁。此时渊明居上京,六月中旬,一场火灾将其居室焚烧殆尽,便只好住在门前的船中。至新秋之时,写下《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这首诗。房屋焚毁,似乎并没有使诗人感到更多的痛苦,他安居舟中,依旧悠然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