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鸭》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写花鸭身无泥渣,阶前徐行,羽毛独立,黑白分明。颔联展现了诗人发现花鸭致祸根源焦躁和急切的情状,进而在尾联直接呼劝花鸭:受人恩惠就不要“先鸣”,这也是遭斥一事而发的“自警”之语。这首诗借物说事,笔调轻松而情感含蓄蕴藉。
花鸭(1)无泥滓(2),阶前(3)每缓行。
花鸭身上清净无泥,常在阶前缓步而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它让羽毛不同于群鸭,黑白二色非常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4)众眼惊!
花鸭啊,你没觉到群心在忌妒么?不要惹得众眼受惊。
稻粱(5)沾(6)汝在,作意莫先鸣(7)!
主人用稻粱喂养你,留心啊,千万不要先出声。
(1)花鸭:水禽。
(2)泥滓:泥渣。
(3)阶前:一作“中庭”。
(4)牵:惹得。
(5)稻粱:鸭饲料,比喻禄位。
(6)沾:沾受恩惠。
(7)先鸣:比喻直言。
《花鸭》这首诗作于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他举家由陇入蜀。此间,杜甫在纵情领略自然、生命之美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遭遇进行冷静的反思。《江头五咏》便是诗人面对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动物、花草,睹物生情的即兴之作。《花鸭》便是其中最后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