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金桥感事》是晚唐诗人吴融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一首政治抒情诗。诗首联言太行山壮美景色,颔颈两联连用四典,委婉含蓄地表述诗人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认识和感”义。用典贴切,含义丰厚,较好地丧达了难以直言之隐者。尾联以情景交融之笔结“感事”,简练生动,颇有凄楚之音。全篇音节宏亮沉雄,晚唐五代罕有其匹。
太行(3)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4)。
巍巍太行身披白雪高耸在万里晴空,早春二月的潞州郊野依然是北风狂舞,寒气滚动。
饮马(5)早闻临渭北(6),射雕(7)今欲过山东。
李克用早有饮马黄河自立为王的野心,因此他一定会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打过太行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8),五利宁无魏绛功(9)?
唐王朝灭亡的日子已经快到了啊,多么希望皇上能采用魏绛的办法,以期收到“五利”之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10)一曲戍烟(11)中。
夕阳西沉,长亭遥对,我正忧愁到了极点,忽然一曲哀伤的胡笳声又从戍楼的烽烟里传入我的耳中。
(1)金桥:地名。唐属潞州,在今山西长冶市西南。
(2)事:唐昭宗大顺元年,沙陀藩镇李克用进据河北道南部的邢、洛、磁三州。朝中大臣们多数反对发兵讨李,而昭宗却采纳张浚的主张草率出兵,结果三战三败。李军势如破竹,昭宗被迫于大顺二年(891)二月为李克用加官晋爵,罢张浚官。
(3)太行:山名。即太行山。
(4)朔风:北风。
(5)饮马:让马喝水。后也有军队进驻之意。典出《左传》。《左传》中载,晋楚之战时。楚军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
(6)渭北:渭水以北地区。诗中指长安。李克用的军队早已于唐中和三年(883)与黄巢起义军作战时就曾打进过渭北的长安。
(7)射雕:指善于射雕的人。史载北齐斛律光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射落大离,丞相属刑子高叹曰:“此射雕手也。”诗中是以斛律光喻李克用。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中。山东: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8)百年徒有伊川叹:用《左传》中典故。 《左传》载,周朝大夫辛有见披发人(古代戎族,有披发的习俗)在野外祭祀而预言“不及百年,此其戎乎!”辛有死后,不过百年,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诗中用此典故来喻指唐朝的不祥国运。
(9)五利宁无魏绛功:魏绛是春秋时晋悼公大夫。晋国所在地山西,汉、戌杂居,矛盾尖锐。魏绛主张“和戌”,并举出其“五利”,被晋悼公采纳。施行后晋国出现了“修民事、田以时”的太乎局面。诗中用魏绛事隐曲地批评了对李克用的讨伐用兵。
(10)笳:胡笳,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乐器。
(11)戍烟:边防戍楼用以报警的烽烟。
公元890年(大顺元年),朝廷发兵征讨藩镇李克用,战于太行山一带,三战三败。次年,诗人在潞州金桥(今山西上党)凭吊战场,写下《金桥感事》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