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荆州作

吴融 〔唐代〕 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重阳日荆州作》是晚唐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投荒寄居荆南的感慨;颔联写诗人重阳饮酒赏菊的情景;颈联写诗人的心境,道出对亲友的怀念、国事的忧虑;尾联表达了自己的无可奈何,暗示了唐王朝的衰败。此诗用词语言朴实,对仗工整,寓意含蓄深刻,耐人寻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万里投荒(1)已自哀,高秋寓目(2)徘徊(3)

贬流到荒远的地方心中悲哀,目睹深秋的荒凉更犹疑徘徊。

浊醪(4)(5)冷难辞醉,黄菊因(6)却未开。

听凭浊酒渐冷也要不辞一醉,天气和暖黄色的菊花尚未开。

上国(7)莫归戎马(8)乱,故人何在塞鸿(9)来。

中原战乱不停哪能回归故里,怀念亲友只见塞外鸿雁飞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10),不待残阳(11)楚台(12)

惊时局感国事心中深觉无奈,看秋日的夕阳渐渐沉落楚台。

注释

(1)投荒:贬谪流放到荒远之地。

(2)寓目:过目、观看。典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子玉名)与寓目焉。”

(3)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动。

(4)浊醪:浊酒。

(5)任:任凭。

(6)暄:温、暖。

(7)上国:指京都和中原一带。

(8)戎马:战争。

(9)塞鸿:即边塞之鸿雁。雁是候鸟,秋季南来,春季北去。

(10)俱无奈:无可奈何。

(11)残阳:夕阳。

(12)楚台:指楚王梦遇神女之阳台。典出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创作背景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五月,邠、歧、华三镇兵联合入京, 宰相韦昭度死于非命。在这次事件中,吴融“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讷”,乾宁三年(896年)冬才被召回京都。《重阳日荆州作》此诗就是诗人远离京都流落荆南时所作的惊时感事之作。

拼音版

zhòngyángjīngzhōuzuò

wàntóuhuāngāigāoqiūgèngpáihuái

zhuóláorènlěngnánzuìhuángyīnxuānquèwèikāi

shàngguóguīróngluànrénzàisāihóng鸿lái

jīngshígǎnshìnàidàicányángxiàchǔtái

作者简介

吴融

吴融

唐代诗人

吴融(850—903),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因事去官,流浪荆南,依节度使成汭。后召为左补阙,迁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昭宗复位,融起草诏书十数篇,才思敏捷,文笔精当,为昭宗所赏识,擢户部侍郎。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师,昭宗逃往凤翔,融未及相从,客寓阌乡。不久,召为翰林承旨,卒于官。工诗能文。其诗多流连光景之作, 只有少数诗篇对唐末战乱有所反映。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