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少年·别历下》北宋晁补之的词,这是一首伤别之作,写作者离开历下城时的感受,在依依不舍中感叹世事无常,年华易逝。词的上片,起笔叠用三个“无”字,前三句写尽行踪飘零,宦途辗转。“南山”二句继写送故人时的无限依恋。词的下片,“罨画’句赞历下林泉景胜。“算重来”以下,设想今后变迁,不胜感慨。
无穷官柳(1),无情画舸(2),无根行客。南山(3)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柳树一片,一望无边,画船不知人间离情,依然载着四方来客四处游荡,挂起远航的征帆。只有南山有情有意,在两岸来相送,只是高城处的佳人,却被山水隔断了视线。
罨画(4)园林溪绀碧(5),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6)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两岸风光如画,秀丽动人,园林溪水一片水色青青,明净透彻。就算能重新游一遍旧地,也物是人非,成为过眼云烟,到处飘泊,刘郎的鬓发已花白如斑,人已苍老,何况桃花的青春?
(1)官柳:大道两旁的柳树。官,把官道,大路。
(2)画舸:画船,指首尾彩画的大船。
(3)南山:指历山,在历城县南。
(4)罨画:色彩杂染的图画。
(5)绀碧:深蓝色。绀:本谓青红,青而含赤色,后谓青翠之色。
(6)刘郎:刘禹锡。刘禹锡诗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郎桃花:谓刘禹锡作桃花诗讥讽当权贾祸遭贬之事。
《忆少年·别历下》这首词作于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是词人谪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告别历下时的抒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