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九疑兮望清川,见三湘之潺湲。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余以鸟道计于故乡兮,不知去荆吴之几千。于时西阳半规,映岛欲没。澄湖练明,遥海上月。念佳期之浩荡,渺怀燕而望越。荷花落兮江色秋,风嫋嫋兮夜悠悠。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于沧洲。无修竿以一举,抚洪波而增忧。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讬些,吾将采药于蓬丘。
《悲清秋赋》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赋作。此赋描绘了绚丽的九疑秋景。作者登高遍览神州四方,视野开阔,意象变幻,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抒发了钓鳌客的豪迈气派和远大抱负。结尾“人间不可以讬些,吾将采药于蓬丘”,流露出求仙访道、采药炼丹的思想。全赋情景交融,意境清幽,语言清新,句式多变,富有浪漫情调。
登九疑(1)兮望清川,见三湘(2)之潺湲(3)。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4)而蔽天。余以鸟道(5)计于故乡兮,不知去荆吴(6)之几千。于时西阳半规(7),映岛欲没。澄湖练(8)明,遥海上月。念佳期(9)之浩荡,渺怀燕而望越(10)。荷花落兮江色秋,风嫋嫋(11)兮夜悠悠(12)。临穷溟(13)以有羡,思钓鳌(14)于沧洲(15)。无修竿(16)以一举,抚洪波而增忧。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讬些(18),吾将采药于蓬丘(19)。
攀登上九疑山远望着清清的河水,看见三湘水缓缓地流动。水带着寒气流向大海,秋天的天空被乌云遮蔽。我凭借着鸟迁徙的道路计算着距离故乡的远近,不知离这荆吴之地有几千里的路程。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落去,一半被山峰所挡住,映在水中的小岛也快消失不见了。遥远的海上已经升起了明月,清澈的湖水就像白练似的铺在地上。想着回乡之日遥遥无期,就像在北京而望扬州。荷花都落了,江水一片秋色,风缓慢地吹着,夜色悠然。俺在北海边羡慕别人钓鱼,打算到沧州钓大鳖。可是没有那么长的鱼竿供我举呀,望眼洪波而徒然心忧。回来吧,人间不是好呆的地儿,倒不如到蓬莱去采药。
(1)九疑:即苍梧山。
(2)三湘:湘水的总称。
(3)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4)横秋:横贯秋天的长空。
(5)鸟道:飞鸟之道。《华阳国志》:“惟上有飞鸟道耳。”
(6)荆吴:在今湖南、湖北、四川东南及长江中下游一带。
(7)西阳半规:太阳将沉没的样子。西落之日,其半为峰所蔽,仅见其半,如半规然。
(8)练:洁白的布帛。
(9)佳期:美好时刻。
(10)渺怀燕而望越:燕、越,均古国名。
(11)嫋嫋:即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12)悠悠:长远深沉。
(13)穷溟:大海。
(14)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鳖。
(15)沧洲:海中洲渚。
(16)修竿:长鱼竿。
(17)托:寄托。
(18)些:语气词,楚方言。
(19)蓬丘:蓬莱山,神话中渤海里的仙山。
《悲清秋赋》写于李白被召入长安前,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此赋作于乾元二年(759)。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中说:“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可见他曾到过永州,登过九疑(即苍梧山)。这篇赋就是他登九疑山时所作。
《悲清秋赋》写了九疑山周围的秋景,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它是由景物的转换、时间的推移、思绪的变化三条线交互推进的。
赋从登山开始。清秋季节,诗人登上九疑山,举目四望,一片秋色,随着目光的转移,展示了一个清秋的广大空间。随着夕阳西下,秋月升空,感情的潮水波澜起伏。待到秋风习习、清夜悠悠的时候,孤独惆怅的情怀便化作壮志难酬的忧思。诗人的忧思又逐渐变化为对人间丑恶的憎恨,对黑暗社会的厌恶,唱出了“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托些,吾将采药于蓬丘”。到此,歌声也就戛然而止了。
《悲清秋赋》是一篇抒情赋,它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古人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话》)、“情景一合,自得妙语”(沈明臣《明诗评选》)。诗人在描写清秋景物的时候,处处渗透着“悲”。九疑山是大舜野死,娥皇、女英痛哭洒泪的地方,湘江水是屈原沉江的所在。诗人开头两句登九疑望三湘,就已经透出忧戚。水的寒冽,云的横空,再渲染出郁郁心境。接下来的夕阳、海月、落花、长夜,无不蕴涵着诗人廓落无着的情怀。诗人表现在赋中的这种感情,来自生活的孕育和激发。这时候,李白阅世还不深,“悲”也只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并没有像后来那么痛心疾首,所以能够通过冷冷秋景恰到好处地传达出来。等到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时候,这样的秋景已无能为力,而必须“长空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了。
《悲清秋赋》的意境是清幽、俊美的。李白喜用“清”字,诗赋中共用了220多次。这里以“清”饰“秋”表明了他对秋的特殊感受。清,就是清新秀美。赋中不止秋水蓝天是秀美的,秋云落花是秀美的,红日白月是秀美的,连袅袅秋风、悠悠长夜也是秀美的。总之一切视觉的、听觉的、感觉的、触觉的诸多意象,都是那么纯净而优美。
《悲清秋赋》清韵悠扬。如果说《大鹏赋》在大声疾呼,那么这里在浅吟低唱。李白赋承骚体、骈赋的情韵,加上散文的气势,句式多变,挥洒自如。如果说李白的赋像诗,那么这是最具诗情、诗意、诗韵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