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春思

张可久 〔元代〕 张可久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清江引·春思》元代张可久的散曲·小令。这首曲真切地抒写了思妇盼归无望、借酒浇愁的心绪,蕴含着深沉的思念。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黄莺乱啼门外柳(1)雨细清明(2)后。能消(3)几日春,又是相思瘦(4)。梨花小窗人病酒。

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注释

(1)门外柳:暗寓见柳伤别。古人每每以折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别。

(2)雨细清明:化用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句意。

(3)能消: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能消,能禁受。

(4)又是相思瘦:意指相思之苦让人憔悴消瘦。作者《庆宣和·春思》:“一架残红褪舞裙,总是伤春。不似年时镜中人,瘦损,瘦损!”可与此句互相参照。

创作背景

《清江引·春思》这首小令写在清明时节,写的是思妇在春残雨细的时候,想到美好的青春随着时光消逝,而远方的游人却迟迟还未回来,因而借酒浇愁,去打发那好天良夜的情景。

拼音版

qīngjiāngyǐn··chūn

huángyīngluànménwàiliǔqīngmínghòunéngxiāochūnyòushìxiāngshòuhuāxiǎochuāngrénbìngjiǔ

作者简介

张可久

张可久

元朝散曲家、剧作家,清丽派的代表

张可久(1270—1350),浙江庆原路(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曾多次任下级官吏,后以路吏转首领官。至正初年(1341年),为昆山幕僚。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工散曲,尤善小令,与乔吉齐名。主要作品有《小山乐府》。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